编者按:中国石化开展对口扶贫工作30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61亿元。扶贫过程中,中国石化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让老百姓持久受益真正脱贫,为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本报一版推出中国石化在湖南、安徽产业扶贫纪实报道,分享产业扶贫经验,展现国企责任担当,敬请关注。
武陵山区有了“家门口产业”
——中国石化在湖南凤凰县、泸溪县产业扶贫纪实
本报记者 刘江波
一场大雨过后,武陵山区绿意葱茏。薄雾轻笼的山林间,是一片片猕猴桃林。“雨水能让猕猴桃长得更快。今年头一年挂果,看样子是个丰收年。”吴建永告诉记者。猕猴桃产业是中国石化结合山林气候特点,在武陵山区开展的精准扶贫项目之一。
武陵山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湖南凤凰县与泸溪县均位于武陵山区中心地带。山多地少、产业落后,成为当地发展的瓶颈。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凤凰调研时品尝当地的猕猴桃,夸赞“味道很好,口感很好”,并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16年来,中国石化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与凤凰、泸溪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先后投入1亿元资金,通过发展山区特色、民族特色产业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外出漂泊10多年,有了猕猴桃产业,终于可以在家里干事创业
吴建永的家乡在凤凰县板畔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离开家乡,外出打工。随着老人变老,孩子长大,家里牵挂越来越多。但回家只能种地,无法养活一家老小。
在凤凰与泸溪,土家族与苗族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勤劳的少数民族,在大山里辛苦耕耘,但土地少、产量低,辛勤并未换来相应回报。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空心化的乡村越来越没有人气。
猕猴桃产业园的出现,让吴建永有了在家乡打拼的信心。从2014年开始,中国石化在凤凰与泸溪因地制宜建设猕猴桃产业基地。村里的百姓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猕猴桃合作社。其中,中国石化出资代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入股。
产业园不仅通过分红给村民带来实惠,而且在农忙时节为贫困户提供大量劳务工作。李诗华是泸溪覃木阳村村民。一直以来,他和妻子带着小儿子在外地打工,工作不稳定,孩子上学成了难题。两年前回家过年时,听说村里开始搞猕猴桃合作社。去年,李诗华在猕猴桃园帮忙,挣了3万元钱。
62岁的苗族老人吴兰花和丈夫凭借几亩农田过活。前两年,丈夫病重,老两口陷入困境。吴兰花一辈子在村子里生活,不会说汉语。村里得知她的情况后,让她在产业园帮忙。
现在,吴兰花在产业园负责简单的除草、授粉工作。一年到头,有过万元收入。老人说,真没想到她这个年纪还可以找到收入稳定的工作。“下一步果园丰收了,还有分红。那时的生活就更好了。”她说。
凤凰县扶贫办副主任张现发告诉记者,县里每年都会组织技术员到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培训,像吴兰花这样的老人,培训后都可胜任产业园的工作。
8月,产业园第一批黄桃成熟。看着满山金灿灿的果子,如今已是凤凰猕猴桃合作社理事长的吴建永说:“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一定要干好这个产业,带领大伙儿共同致富。”
门庭冷落的古村苗寨,因乡村旅游发展,再次热闹起来
近年来,静谧秀美的湘西成为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凤凰古城的客流量更是每年超过千万人次。
凤凰副县长黄武才告诉记者,每年到凤凰旅游的人数虽然多,但当地旅游优势还未充分发挥,一是人均停留时间不足两天,二是主要游览区域集中在古城。广大山区贫困地区,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古村苗寨,却不为游客所知。
“每年古城这么多人旅游,只要分流一部分,让他们走进湘西农村,这个带动作用就不得了。”黄武才说。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和扶贫的深度结合,成为当地振兴乡村的举措之一。
凤凰县拉毫村在清朝是“苗疆边墙”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寨子四周青山环绕、景色优美,寨子内青瓦古墙,布局精巧。整个村寨的建筑都由当地青石构成,感受不到钢筋水泥等现代气息。泸溪县新寨坪村不仅拥有极具特色的苗寨古村,而且拥有120株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和其他湘西的村子一样,这两个村子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村子里人不多。老屋旧房看起来古朴有特色,实际居住却有诸多不便,不少房屋处于空置或废弃状态。
村民眼里的破房子,在扶贫干部的眼里,是致富的金疙瘩。从去年开始,中国石化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拉毫、新寨坪开展美丽乡村项目,利用村民空置和废弃的老房子,打造品质民宿,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化投入2000万元对两个村庄的房屋进行改造和装修。在具体改造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既保证民宿具有现代功能,又确保古村落原貌的保存。中国扶贫基金会湖南片区经理冯亮说,美丽乡村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自2013年发起的旅游扶贫创新公益项目。截至2017年底,累计投入4450万元,惠及全国12个国家级贫困县,受益农户超过1.5万人。民宿项目建成后,贫困户可通过分红获得收益,同时民宿可带动村里旅游,为村民增加收入提供更多渠道。
“今年10月,民宿项目第一期就要开始运行。到时候,村子里可就热闹了。”黄武才表示。
蜡染手艺重新流行,为湘西更多的贫困妇女和老人提供致富渠道
“蜡染是一种纯手工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因为工作比较细致,本质上不需要壮劳力,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干。”从事蜡染开发与销售的姚六菊告诉记者。
蜡染在湘西是苗族和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手艺和文化的重新认知,蜡染这种面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再次焕发生机。蜡染与扶贫的深度结合,正为湘西更多贫困妇女和老人提供致富渠道。
姚六菊是凤凰本地人,出于对蜡染的热爱,放弃安稳工作开始创业。她说,苗族和土家族都是心灵手巧的民族,蜡染自古以来都是当地妇女从小就掌握的本领。
在中国石化及乡政府的帮助下,姚六菊解决了创业之初手工艺劳动者短缺的难题。中国石化聘请蜡染专家,定期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蜡染培训,让他们从普通农民转变为手工艺劳动者。姚六菊现在去贫困村宣传招聘,会把贫困户分为老中青三代,老年人绘制图案,中年人剪裁上蜡,年轻人运营销售。
龙何爱是凤凰满江村的贫困户,前两年回到家里照顾老人,少了外出打工的收入,和老母亲的日子就拮据起来。今年,县里扶贫办介绍她到蜡染中心工作。她技术好,能干裁缝,现在一个月可以挣3000多元。最近,龙何爱76岁的母亲也开始在蜡染中心工作,一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
凤凰扶贫办副主任张现发告诉记者,蜡染培训一方面传承湘西苗族特色的蜡染手艺,另一方面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是当地政府非常支持的扶贫公益项目。
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内涵,也是精准扶贫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国石化在湖南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在乡村为贫困户打造一个又一个造血站,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让老百姓长久从中受益。
在中国石化的努力下,凤凰县林峰乡明星村去年已实现脱贫。镇政府负责人刘兵告诉记者,他们要继续挖掘当地特色资源,持续加快产业发展,从脱贫到致富,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据悉,到2019年底,凤凰县与泸溪县贫困人口将整体实现脱贫。

从湖南凤凰县到泸溪县,随处可见劳动的力量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