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宗军
江苏响水特大爆炸安全事故,给安全生产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
作为按油公司模式运行的西北油田,大量的工作由承包商承担完成,对承包商安全工作的严查对严管成为西北油田安全工作最重要环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每一个安全隐患都是随时带来血的教训的“魔鬼”。
为此,西北油田一线安全管理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更加强化承包商安全管理,更加严格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督查,深挖细抠每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他们的严格和细致,有时在承包商员工看来好像在专门“打碴”一样,但他们却认为,对安全“找碴”是对员工最大的爱护。
近日,记者跟随采油一厂QHSE管理科的两位安全督察员陈仁胜和杨明革深入不同的作业现场,体验了他们专业“找碴”的一天。
杨明革,陈仁胜,都是在安全岗位上工作10年以上老安全监督员,经历多种工作岗位,安全经验丰富。论查找安全工作的细节隐患,他们绝对是专业的。
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员工的生死
3月23日一大早, 西北油田采油一厂QHSE管理科的两位安全督察员陈仁胜和杨明革来到TK495X井井场,不时有大风吹起沙尘,两辆测井车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作业,因为西北油田部分油井含硫化氢,井场不远处,几套抢险用的空气呼吸器祼露在风沙天气中。杨明革立刻火了:“呼吸器这样敞着,里面都进沙尘了,要是井上硫化氢泄漏了,背上能起到防护作用吗?”
承包商安全员虽然手足无措,但仍然“据理力争”:打开箱子,摆好空气呼吸器,这样抢险时,直接戴上,最少节约一秒钟。
杨明革耐心解释说,新疆沙漠中的沙尘非常细,无孔不入。每年的沙尘天气从春天要持续到9月份左右,没有风沙时,打开空气呼吸器面罩摆放是可以的, 但在风沙天却绝对不行。不然沙尘进入面罩,导致视窗模糊、看不清,加之沙尘呛入呼吸道,危及抢险人员的生命。不同天气,这呼吸器面罩箱子一开一关,都关系着员工的生死。不用点心,怎么行呢?
“找碴”,最主要就是看细节

在另一个油井的现场,杨明革和陈仁胜又发现空气呼吸器摆放的位置不太对。“空气呼吸器应该在井场的上风方向,一旦硫化氢泄漏,周边环境都有,气瓶和面罩摆放的位置正好处在下风口,你就没法去拿。不能小看这一个小小风向问题,新疆春天的沙漠 ,风向有时比较乱,必须要随时调整下,宁愿累一点总比危害生命强得多。”
随后他们又来到TK524井,按照安全要求,一项一项对照检查。
在检查施工作业吊装车时,发现车上的防火罩虽然按规定已经关闭,但细心的他们发现防火罩上有熏黑的痕迹。经验丰富的陈仁胜马上指出问题所在:“这不是防火罩的问题,是防火罩和烟囱之间密封的问题,必须要把接头用阻燃的石棉加上,卡紧。否则如果现场有泄漏的天然气,一加油门,如果有火星窜起来,就有引燃的可能。”
平时严一分,安全就多一分,事故就少一点
承包商员工上岗之前劳动保护用品的“三穿一戴”是最容易让忽视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安全事故的隐患。安全帽有没有过期,鞋带有没有系紧,都是很小却关系到员工安全的大事。当看到吊车司机工鞋鞋带没系紧,陈仁胜立刻要求他系紧系好。“他是司机,鞋带如果松了,踩油门、刹车的时候和上下车的时候,都有可能出错和绊倒,别小看这一根小小鞋带,一点也马虎不得。”
安全检查虽然枯燥,但是意义重大
所有现场的车辆灭火器检查,是否过期?是否定时检查?是否能使用?都是他们一一要检查到的。“安全检查就是抠细节,找碴的。平时严一分,安全就多一分,事故就少一点。”
现场安全检查,不仅限于检查安全操作,承包商员工的持证上岗也十分重要。杨明革和陈仁胜仔细翻阅现场作业人员的持证档案,一一比对,检查证件有没有过期,是否有假证,与现场真实作业人员是否相符。确保上岗人员都是经过培训,操作熟练的员工,从源头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
西北油田部分油井含硫化氢成分,所以对空气呼吸器的穿戴使用是到每个现场的检查重点。25秒之内必须检查穿戴完毕,这是考核的基本要求。还要检查每个气瓶压力表是否灵敏准确,压力是否在25兆帕以上。每天这样的重复检查是件枯燥而考验耐心的事,但两位监督员却一丝不苟。
检查完这个井场,已经到傍晚7点。从井场赶回厂部的食堂,他们将又一次错过了饭点,虽然又要吃方便面当晚餐,但盘点一天下来检查整改安全隐患,两位监督员心里踏实而满足。
陈仁胜感慨地说,“响水这次爆炸事件,对我们安全监督员也敲响了警钟,干了十多年安全,现在看来,对安全细节还要更加严,我们的严格看起来是‘找碴’,吹毛求疵,其实我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有这样才把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在萌芽就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