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彭娇妍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说的是,明代奇人王叔远能在极小的木头上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且形态各异,徐徐如生。荆门石化也有这样一位能人,他叫马云涛,他能在1.5厘米大小的果核上雕刻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甚至还能把自己的企业和企业的同事刻成精美的艺术品。
遇见核雕
只要用心做事,微观的世界里也能作出宏大的锦绣文章。
现年39岁的马云涛,是荆门石化储运部二区原油大班的班员。一个偶然的机会,马云涛在网上看到一个特别的小吊坠,这个“吊坠”仅拇指大小,上面却刻着徐徐如生的龙和层岚叠嶂的云朵。马云涛觉得很有意思,就在网上买了一个,准备给儿子作装饰品。
待收到了货,马云涛才发现这个仅2厘米大的“吊坠”,比网上介绍的还要精美。他在网上一查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吊坠”原来大有来历。

马云涛所说的“吊坠”其实名叫“核雕”。“核雕”顾名思义,是一种在小小的果核上雕刻各种动物、人物、器物的艺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时期常被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挂在衣带、纨扇或绣袋下面作装饰。清朝中期开始,“核雕”还被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观赏。
国立故宫博物存有乾隆年间陈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榄核舟”。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我国回赠的礼品中就有核雕艺术品《马拉轿车》。这件雕刻艺术品上刻有龙腾虎跃的骏马拉着一辆轿车,轿车的窗、帘、篷、轮、轴样样具全;车夫衣着朴实,轿车在车夫的扬鞭驾驭下,正在朝前奔驰;车内的乘客面部俊秀,衣着华丽;骏马的马蹄、马胸、辔头、套索、串铃清晰可见。
马云涛平时就喜欢写写画画,如今发现这个小的物件竟然这么有学问,顿时来了兴趣。马云涛决定把这个“吊坠”不给儿子戴了,他要好好研研究究,自己来刻。

融情艺术
在微妙的方寸之地作文章,除了要有精细的手艺,还要有一丝不拘的细腻心思。马云涛身高一米八,长得人高马大,小小的橄榄籽到了他宽大的手掌中,就好比孙悟空跳到了如来佛的神掌里,特不容易把握。
刚开始刻的时候,由于手生,刻刀拿不稳,不是划伤了手,就是刻坏了图案。反复几次,性子急躁的他便把东西往工作台上一扔,不刻了。
爱人的爱好,妻子杜娟向来都不反对,看到马云涛如此放弃,便安慰马云涛:“既然我给了你足够的空间,你就要把你的爱好做到极致才算成功。凡事都有一个过程,由生到熟,由熟生巧,刻多了你就得心应手了!”
妻子的鼓励,再加上对艺术的无比热爱,马云涛又捡起刻坏了的“作品”开始分析失败的原因。

马云涛是钳工出身,所以,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设备、阀门的一丁点异常他都能准确诊断出病因。至于修修补补、雕雕刻刻,对他来说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每天下了班,当同事们在健身房锻炼,或者聚在一起打球、喝茶聊天的时候,马云涛则在自己的工作台前,对着台灯,一手捏橄榄籽,一手握刻刀,一刀一刀、认认真真地琢磨。
没有老师,他就以互联网为师,还在网上对着教学视频学习核雕技法;自学成才地在纸上画作品草图;学着用铅笔在橄榄籽上勾轮廓;再根据图案大小选择相应的雕刻刀具。这样一遍一遍地修改、打磨,常常一刻就刻到了半夜。
渐渐地,刻刀不再划马云涛的手了,小小橄榄籽也变得驯服了,一个个在马云涛的手中被随意地接受摆弄。

雕刻人生
“核雕艺术”有别于“篆刻艺术”。篆刻的表现手段主要是文字,核雕除了要具备较好的造型技术,还应要有较好的绘画功底,雕刻手法除了有点、线、面技巧的把握,还要要表现出作品的三维立体感,不仅讲究立意、构图,还要表现出作品浓厚的中国文化。
马云涛把橄榄籽根据大小、形状、颜色进行了分类。圆形的橄榄籽就用来刻龙头、灵龟、罗汉头、大肚弥勒佛等;形状瘦长些的,则就地取材,刻成仙鹤、喜鹊、梅、兰、竹、菊之类的吉祥图案。

作为荆门石化的一员,马云涛想把和企业相关的更多元素雕刻在自己的作品里。因此,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处处留心观察岗位上的各种形状的原油储罐、输送原油的不同走向的管线、大大小小的阀门排开的方向。他把中国石化的标志、荆门石化刻成了艺术作品,把自己的作品分别命名为“松鹤延年”、“喜上梅梢”“官上加官”“吉祥如意”;刻满了花朵图案的,被他串成手串;刻有金鱼和莲花图案的,取名为“鱼跃龙门”;其中一个一头圆一头尖的橄榄核马云涛干脆因地制宜,刻成了他班上同事、兼同学任强的头像。

11月4日,《荆门晚报》和《荆门晚报·印象》频道还对他的作品作了专题报道。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好日子,通过观看国庆阅兵,看到国家科学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改革与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变化时,马云涛的心中充满了强烈的自豪感。
马云涛还打算把企业的原油储罐、炼塔、管线、阀门也刻成核雕作品。马云涛说:“企业,给了他和家人踏实稳定的生活;艺术,使他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色彩。工作就是艺术,艺术即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