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凌 王霞 图/胡庆明
“老马来后,俺村的变化可不小。这不,村里建成了卫生计生综合服务室、小型游园、文化广场和幸福苑。”日前,河南省焦作市花园头村村民王小文止不住地称赞道。
“老马”是河南省焦作市花园头村乡亲们对驻村第一书记马海通的亲切称呼。今年54岁的他,是中国石化焦作石油温县分公司的副经理,已经在花园头村脱贫攻坚战场上奋战了5个年头。花园头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不到1000人的村子,贫困人口就有200多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1%,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在花园头村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基地,马海通与村干部讨论工作规划。
访民情,察民意,拔掉“穷根子”
2015年9月,马海通受命担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一定要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上任伊始,马海通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座谈会,带领干部遍访贫苦户。他了解到有自主创业意愿的王小文、王永红等7名贫困户想脱贫,但缺资金、少技术。经过多方沟通协调,他争取到当地政府免费培训的名额,联系了相关银行帮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30余万元,帮他们搞起了四大怀药种植加工、鞋料加工、方便食品调料加工、变蛋加工等创业项目。

在马海通的帮助下,村民王希才办起了养鸡场成功脱贫。

积极扶持农户进行变蛋加工创收创效。
“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不能戴着贫苦户的帽子等靠要,只有干起来,才能富起来。”在鞋帮加工车间,王小文一边把缝制好的鞋帮整理装箱,一边深有感触地说。王小文家曾因父母年迈多病、3个儿女上学花销大、家庭入不敷出而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老马的帮助下,他发展山药种植,2016年实现了脱贫摘帽。对王小文来说,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主动找到老马,表达了想学习制鞋工艺的愿望,在老马的帮助下,他到一家鞋业加工厂学到了技术,后来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建起了鞋帮加工车间,又带领12户农户做鞋料加工实现了脱贫致富。

马海通在鞋帮加工厂了解生产情况。
走进身患终末期肾病的王超余家,敞亮的院子异常温馨。虽然是深秋,新修葺庭院里几朵花儿在肆意地怒放,菜畦里蔬菜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王超余身患小儿麻痹症的爱人说,她和老伴儿由于身体原因都干不了重体力活儿,但在马书记的帮助下,他们用双手赶制鞋料也盖了房、脱了贫,女儿、女婿都在扶贫项目基地实现了就业。

马海通隔三岔五就会到身患终末期肾病的王超余家中探望,帮助其解决难题。

马海通引进的鞋帮加工项目让身患小儿麻痹症的王爱珍在家就能就业了。
争资金,促提升,发展集体经济
驻村帮扶以来,马海通谋划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取筹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硬化村内外道路2.3公里,铺设排水沟6500余米,建成了日处理污水60吨的无动力小型污水处理站,栽种各种绿化苗木2000余棵。先后实施了光伏发电、农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项目,又购置80大型挖掘机及配套板车各一台,建成了温县花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铁棍山药50亩、红薯4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递增,2019年达20余万元。去年年底,该村42户贫困户202人全部脱贫摘帽。

马海通通过和供电部门结合增设的光伏发电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马海通鼓励村民种植经济作物,今年的铁棍山药喜获丰收。

焦作怀山药被列入中国石化《扶贫产品入选易捷目录》。(梁汇涛 摄)

马海通带领村民们种植的商品红薯丰收在望。
如今走进花园头村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映衬下的文化墙,街道干净整洁。村民活动中心的幸福苑里,聚集着几个自娱自乐的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一改往日贫困笼罩下的阴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型游园、文化广场,极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党员群众服务大厅投用后帮助村民处理日常事务,每天接待前来咨询的村民。

马海通对前来了解扶贫项目的村民耐心解答热情相送。

健身房、活动室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一位在幸福苑里参加活动的老人说:“每年重阳节,我们村都在幸福苑组织敬老爱老活动,举办饺子宴、评选好媳妇,还给我们老人送礼物。”
抓党建,重根基,提升支部建设
“党员走在前,工作就不难。”驻村5年来,马书记在焦作石油分公司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工作主线,狠抓支部建设,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将群众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他积极联系温县公安局、温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河南香曼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助力花园头村消费扶贫。

党员群众服务大厅的投用方便了村民日常事物的办理。

在村民议事厅,村委会商讨下一步扶贫工作。
2017~2019年,花园头村党支部连续被评为焦作市“五星级农村党组织”和温县“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马海通也荣获焦作市“优秀第一书记”和2018年度“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书记,别走!”2019年11月,在村民们的挽留下,马海通再次申请留任,还笑言“村民不小康,老马不离乡”。
5年的驻村生活,马书记把心血和汗水都挥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他用脚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心关爱着朴实的村民们。

用爱浇铸的扶贫荣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