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攻关高端化学品生产技术

集团公司石油化工领域首席专家 宗保宁

目前国内的基础化学品、大宗化学品长期处于过剩状态,但高端化学品一直大量依赖进口。我国石化行业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目前尚未形成,高端化学品的短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短板。

我国的高端化学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是缺乏对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国目前的基本有机化学品生产技术主要是以前从国外引进的成套技术,在碳碳键插入氧原子和氮原子制备各种化学品过程中,碳、氧、氮原子利用率不高。我国高端化学品生产技术的开发必须依靠自己,也只能依靠自己。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布局谋划,重点攻关功能材料和电子级化学品等领域的生产技术,推动其产业化。

2、促进合成材料高端化发展

集团公司石油化工(合成材料)首席专家 梁爱民

“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四个面向促进合成材料高端化发展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攻关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深地、深海、深空领域所涉及的耐高低温、耐老化腐蚀的密封、阻尼、高强柔性材料关键核心技术。

面向经济主战场,针对高铁、航空、交通运输所需的耐疲劳、减震、密封、节能弹性体,电子通信和智能机器领域的电磁声光功能材料,建筑领域的节能环保隔热、光能转化材料,环保领域的功能膜和生物降解材料,开展材料功能化、高端化的系统攻关并实现产业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构建创新平台、聚一流人才系统,实现高端材料的原始创新。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针对医药卫生领域所需的人工关节、医用材料、药物纳米载体材料开展协同攻关,逐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自立。

3、攻克高端碳材料关键技术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刘继华

长期以来,科技含量更高的碳材料产品依赖进口,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用碳材料优级产品极为短缺。

如何稳步占领高端产品市场,成为新材料领域发展的迫切问题。公司持续加大对外合作力度,集聚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跨学科综合型人才,是迈向技术先导型公司的关键。

科技工作者要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攻坚克难,矢志打破发达国家对高端碳材料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同时,做好重大科技专项梯次接续和统筹部署,积极抢占碳材料领域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4、加快高端聚合物单体开发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高端精细化学品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仲能

目前,部分高端聚合物材料的开发缺乏关键单体合成技术的支撑,严重制约相关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一是聚焦现有产品链升级增效、产品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需求,倾力打造高端聚合物关键单体绿色合成的共性技术开发平台;二是建设柔性中试装置加快放大验证,强化院所与企业协同攻关快速形成产能;三是针对精细化学品开发的特点,优化机制进一步提升在项目组织、攻关、转化及市场开拓等环节的效率;四是组织专家团队调研分析现有化学品生产装置及其副产物情况,对联副产品分离利用和拟淘汰装置用于联产或转产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可能性进行研判,及时布局针对性研发,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增效。

5、促进炼油工业向更高水平

发展集团公司石油炼制领域(重油加工技术)首席专家 许友好

炼油工业未来在中国仍将稳定发展,但同时面临着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成品油质量标准持续升级和产品结构需求迅速变化等诸多挑战。

我国炼油工业需要进一步解决催化反应与热反应之间的矛盾,提高反应的转化效率并减少生焦;大幅度减少干气和甲烷生成;精准实施碳碳键断裂,提高碳效率的同时满足产品方案的变化。逐步将我国炼油工业以成品油为中心部分转化为以低碳烯烃、芳烃和动力源为中心,促进炼油工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开发出生产乙烯、丙烯的重油高效加工技术;开发出生产燃料油、针状焦原料和碳材料原料的重油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出劣质重油高效处理技术,使更多劣质原油得到利用。

6、进一步提升碳一化工技术水平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 刘红星

针对我国富煤少油的资源特点,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目标,上海院于本世纪初布局碳一化工方面的研究,以煤炭代替石油制备化学品,所开发的项目如甲醇制烯烃、合成气制化学品、煤炭清洁利用等都取得长足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石化碳一化工技术水平,通过深层次基础研究推动工业化开发的进展,在开发更高性能的催化剂、开发新一代反应工程技术、降低物耗能耗、提升装置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