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元坝27-1H/2井正对嘉陵江航道直湾口,晚上行船至此右转弯了,远见在不高的山上醒目的如航塔般火炬,便是气井生产的长明火炬,成为嘉陵江航道上的靓丽风景线。 “没有安全的进度一分不抢,没有安全效益一分不要,没有安全的产量一方不争”。该井场高高悬挂大红标语。 4月15日,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一声令下,日产气量110万/天的元坝27-1H/2双胞胎气井集气站关井,面对检维修点多面广、时间紧,以及后期增加的工艺改造等任务,严格执行检维修计划,及重新点亮火炬的强烈愿望,大家保持旺盛战斗力。 期间,虽然不是夏季烈日,但大山的空气清醒干净,就算初夏的阳光,依然光彩照人,紫外线非常强烈。阳光下,有这样一群红衣使者,有工作二十几年的老师傅,也有入职2年的大学生,从早到晚,他们一直坚守于检维修作业现场。 精细化管理是法宝。每天早晨7点半,所有人员到站,签到、量体温、扫场所码、检查证件等等准入后,8点准时全体站队,开展班前安全喊话,安排各专业当日工作......。 设备清洗,外保护层的拆除,脚手架的搭建,检测点位的标注等等齐装上阵。现场规范作业的管理,质量点把控,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红衣使者们忽视了阳光炙烤,监守着每一个环节作业,及时协调区域,减少现场交叉作业风险。 傍晚,雷也打不动的班后总结会5点准时召开,总结当天现场存在低老坏问题,工作量配制情况,需要做如何的优化。明天的工作安排等等。经过不断反复的推敲,我们的工期在安全有序下稳步推进,并逐步推前。 忙碌总是与时间无关,转眼20天过去了,无意中伸出袖口才发现手掌与手臂发生了“种族”性的“变异”。一时相互调侃着“非洲黑娃”。我不经意地抬起右手,护着心,自豪地说着,这里依据是红色,因为这里向着太阳生长。 5月21日,该双胞胎井站相继复产,日产天然气110万立方米,抬头望着复燃的火炬,火炬航塔下自豪的“黑娃们”名头更响了。 (曾志金 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