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1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谁不怕累,谁不危险,谁不想歇一歇,但是疫情防控责任重于泰山,我是大家的主心骨,我要留下来。”47岁的赵忠生是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钻井公司安全总监,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劳动模范。作为时任尼日利亚项目副经理的他,在疫情期间值守境外近300天,这300天,既是煎熬更是磨练,也正是因为他的坚守,让队伍的心拧成了一股绳,使平台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复工复产。 2017年底,迎着雪花裹挟的寒风,赵忠生又站在了来福士船厂码头上,这里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4年前,他用309个日夜、28万米焊缝、1000多条改进措施、70多万步巡回路程,让7651吨钢铁齿条完成了钻井平台的华丽升级。可这一次再回到来福士坞修,为的是与壳牌合作,是一场比监造平台更艰难的硬仗。 1158项现场问题需要整改,这个可以加班加点去干,可编写一套与壳牌管理接轨的英文版制度体系和操作标准,却像一只满身是刺的果子,无处下口。赵忠生和编制体系的同事们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壳牌钻机启动团队负责人卡麦士感慨不已地说:“你们是我从业40多年来见到的效率最高的团队。” 2018年3月,赵忠生带领首批员工来到尼日利亚,每天除了土豆就是洋葱,长时间吃不上一口青菜的员工都跟着非洲大陆升了温、上了火。在非洲,气候湿热蚊虫猖獗,被叮咬后,一片片红斑点伴着鸡蛋大的包,奇痒难忍,在国内已基本绝迹的疟疾在当地就像感冒一样常见,一半以上员工都被感染,有的甚至得了两三次,发烧无力,一个多星期起不来床。 环境的恶劣能扛过去,可“纯英文交流”对赵忠生而言却是更大的拦路虎。为了尽快学会英语,别人一天上班12小时,他上19小时;甲方的每一份指令、每一封邮件他都逐行逐字查阅翻译;每一次与甲方的会议他都会录音,一遍遍回放核实细节;家里、平台宿舍墙壁上贴满了日常用语字帖;每一次与外籍员工的交流,他都大胆开口,错了就纠正,对了就记下,从简单的蹦单词到跨文化的基础交流,他用一年时间写满了两本中英文会议纪要、员工谈话记录。在他的带动下,平台员工基本实现了语言关的跨越。 合作初期,外方监督处处以工作标准低对各项施工提出质疑。为了争口气,赵忠生带着平台弟兄仔细研究标准,从外方最推崇的安全观察卡做起,严格程序,提高标准,不到1年的时间就连续收到壳牌总部的2封表扬邮件,壳牌石油尼日利亚井筒部总经理莫迪更是亲自飞往平台,将壳牌全球公司授权的“200日安全奖杯”和“365日安全奖牌”颁发给平台。 在遵守壳牌标准的同时,赵忠生用安全观察卡的方式,把壳牌规定的4周一倒班改为6周一倒,减少了员工的舟车劳顿,节约了差旅费的开支,为公司争得了利益。“用甲方的办法解决我们的问题,这是我们主动学习、主动融入的最好证明。”每每说起这件事,赵忠生总显得无比欣慰和自信。 赵忠生始终像兄长一样关心呵护每一位员工,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为境外员工构建起牢固的心理、物理防御堡垒。2018年8月13日夜里10点45分,静谧的几内亚湾在新一号平台灯光映衬下像往常一样美丽。突然,刺耳的枪声划破夜空,无情的子弹击打着甲板外壁,喇叭中报务员嘶吼着:“这不是演习!快跑!安全屋!”瞬时间,平台笼罩在了恐怖和慌乱中,安全屋里人压人满满趴了一地,谁也不敢发出声音,身体瑟瑟发抖。这时的赵忠生刚刚倒班离开平台,回到项目部,天一亮,他不顾安全警报还未完全解除,退了回程的机票,匆匆赶往平台。 再上平台,他看到的似乎不是两天前的新一号,甲板上嵌着刺目的枪痕,生产尚未恢复,平台生活区的门都紧闭着。推开吸烟室的门,往日谈笑风生的兄弟们都蹲在地上,一脸茫然。赵忠生走到他们身边,每人分了一支烟,他自己点了一颗,蹲了下来。烟雾弥漫升腾着,员工的情绪也随着烟雾涌动起来。一名年轻的员工再也控制不住,哭出声来。“哥,太可怕了,太可怕了!我要回家!”紧接着,其他员工也开始向赵忠生讲述这惊魂的一夜。 赵忠生含着泪水倾听着,抚慰着,让员工肆意地宣泄情绪,放松精神。慢慢地,大家情绪开始平静下来。赵忠生站起身,真诚地说:“弟兄们,尼日利亚是有危险,但这也会是我们一生最有价值、最有嚼头的一段时光,我们会做得更好。今天太阳很好,走,我们开门去!”他带着员工打开了向东的舱门,阳光温暖地洒了进来! 赵忠生为境外项目注入了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海洋人的铮铮铁骨、壮志豪情,是不畏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气魄,是开疆拓土、勇闯市场的担当作为,是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的进取热情,是承载新胜利、成就新海洋的不懈奋斗和拼搏!(景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