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一线故事
 

脱离“剧本”的开工大戏

2021-06-16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6月7日,在镇海基地1号地块,第二套煤焦制氢装置技术员陈宇仔细检查着管线。装置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虽然还未中交,陈宇和他的同事早已深度介入,为开工做准备。

  国内首套煤焦制氢装置是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也是镇海炼化国6油品升级的重要装置。一区一班承担了装置开车的重任,创造了投料后产出产品速度最快的行业纪录,并在之后不断创新、优化流程,确保装置平稳运行。今年5月,一区一班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脱离“剧本”的开工大戏

  “气化外操,请把气化炉激冷水旁路阀门开大一些,要快!”对讲机里传来内操急促的声音。外操张境航脑海中立刻想到旁路阀门的位置,刚抬起头准备确认时,班长胡晓平已经冲向装置区的5楼。

  这是2019年春节前夕第一套煤焦制氢开工时的场景。由于装置采用的是中国石化自主技术,又是国内首套,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装置开工异常艰难。

  镇海炼化氢能制造部煤焦制氢一区一班共有员工12人,平均年龄28岁。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更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

  在前期开工准备时,一区一班员工参与完成近8000个控制点和联锁逻辑的调试,编写确定了500多页的操作规程。仿真训练、桌面推演做了一遍又一遍,他们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公司员工的一致肯定。

  虽然做好了准备,但是开工过程中,“任性”的装置并没有完全按“剧本”来。旁路阀门需要开大,就是内操及时做出的操作调整,胡晓平带着5名外操在塔林里穿梭,确保装置开工顺利。

  夜幕降临,整整13个小时的高强度操作,装置终于产出合格氢气,投料试车一次成功。

  “下回再开车时,5楼平台要站一个人。”胡晓平对张境航说。此刻,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刚刚创造了“投料后产出产品速度最快”的行业纪录。

  两年不断优化的操作方案

  “打开旁路阀门。”已成为内主操的张境航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

  此时站在装置5楼平台的是新员工邓镇洪。4月9日,煤焦制氢装置3号气化炉停炉,这也是一区一班第23次开停炉。零误差、零出错的纪录一直保持着。

  “去年7月份,该班将这个阀门由手动改为自动化操作,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胡晓平说。装置投产两年多,一班员工通过技术改造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每次开工,装置的气化系统都要进行水循环,作用类似于运动员比赛前的热身。气化系统的“热身”步骤较多,循环操作复杂,耗时耗能。在胡晓平的带领下,大家总结历次开工的经验,对气化系统“热身”进行优化。新的操作方案,外操可以减少开关12道阀门,节省开工时间3小时,大大降低了能耗物耗。

  此外,该班还提出了改进磨煤制浆用水流程建议、解决渣池泵出口抢量的问题等一系列优化措施,解决了困扰装置运行的难题,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在实干中传承的放心文化

  “第一套煤焦制氢开工给了我毕生难忘的经历,我清晰地记得按下那个红色的按钮时仿佛发射火箭般的心情。”两年时间,从内操成长为技术员,陈宇的迅速成长离不开整个班组浓厚的学习氛围。

  胡晓平是个直播高手,工作中总是利用对讲机、防爆终端中的炼化彩云平台进行现场工况直播,所有的班组员工都可以了解工况进展,时不时地还会抛出问题现场互动。

  胡晓平1995年进入当时的化肥厂工作,传承了化肥厂的放心文化——“干放心活儿、办放心事、做放心人”。氢能制造部与化肥厂一脉相承,如今正以“人人争先、事事领先”的斗志打造全面放心的运行部。胡晓平也将这种放心文化传递给每一个班组员工。

  班员们秉承放心文化,仔细巡检、精心巡屏,在干中学,在不断总结中提升技术水平。装置开工以来,已有两名员工成为技术员,两名员工走上了班长岗位,将一区一班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去新的装置。

  (卞江岐 邱慧慧)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