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石化海外
 

海外故事|那年,我在埃塞俄比亚

2021-06-18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时光倒回2007年,我在河南油田已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年。那时我对非洲的印象还只有贫穷和炎热,也从未想过赴非洲工作。公司首个整建制埃塞俄比亚物探项目启动后,因为项目需要一名雇员经理,我便踏上前往非洲的航班。

  十几个小时后,乘机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按当地提格雷语,亚的斯亚贝巴的意思是“新鲜的花朵”。

  来来往往黑色皮肤的面孔,机场内氤氲的咖啡香气,让我体会到一种温暖的、含混的、充满异域感的氛围。

  在亚的斯亚贝巴停留了两天,我同两名黑人小伙儿用重型卡车装载了几十桶震源机油,驱车赶往六百多公里外的物探营地。

  清晨时分,明媚的阳光给大地镀上了油画般的光芒。一路上看着埃塞的风景,有赶着羊的孩子,有放驴子的妇女,有时路上还碰到野生的鹿群和旱龟。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当地的一个城市,与其说是一个城市,还不如说是一个小镇。因为房间的卫生间没有沐浴,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洗澡,水当然也是冷水。

  第二天清晨破晓时,我们继续驱车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上行驶,一路寂静,山路起伏,蜿蜒到视野尽头,融进天色,仿佛永无尽头。

  中午时分,热浪滚滚的干风阵阵,山上自然、原始的原生态石柱令人赏心悦目。

  黄昏将近,天空多了几抹橘色和粉色,炙烤的地面依旧滚烫。

  抵达300平方米的野外营地,拉开了我在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项目工作和生活的序幕。

  每天,我和大伙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修建营地,忘记了骄阳似火,不顾汗流浃背,专注的眼神、坚定的脚步、有力的双手,为实现合同履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夜晚已经繁星满天的时候,大家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前期的雇员招聘、培训、使用和管理有一个磨合期,一段时间下来,我和埃籍和索马里籍员工的交流更为顺畅,他们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再配上手势和眼神,我们彼此间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慢慢培养起了默契和友谊。

  有段时间,索马里籍员工总是抱怨餐饮不合胃口,我就很是纳闷,因为在此之前与此相反的是埃籍员工对餐饮总是赞不绝口。我为此走进索马里籍员工的帐篷和他们深入沟通和交流,了解到索马里籍员工如果吃了埃塞俄比亚籍员工喜欢的一种用苔麸作的“英吉拉”后会出现长时间的便秘。我及时调整了餐饮结构,要求厨房单独为索马里籍员工做一些他们喜欢吃的高粱、畜肉,并额外为他们配了一些酥油煮咖啡豆当作平时的饮料。

  为解决雇员队伍纪律松懈问题,每天清晨,我都会指定专人组织雇员跑操,空余时间组织雇员开展排球比赛和游戏类节目。

  时间久了,雇员见到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大喊“China”,我觉得这就是物探工程人来到非洲的意义。

  海外项目工作十几年,长期和外籍员工打交道,我们把中国人的友善与勤奋播撒在所经过的地方,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影响并改变着当地员工的人生,让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许建峰)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