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快!用推拉杆别用手扶,对向左,好好!”7月5日,戈壁上气温38度。西北油田采油三厂TH890井,正在实施补孔改层作业。一位身材俊朗、穿着干净、安全帽下除了眼睛全被蓝色的丝巾包裹着的人正在指挥大家吊装钻杆。 这位就是队上的文化人、技术员——何建生。都说他是作业队的一股清流。在荒漠野外,哪一个不是晒得黑不溜秋,可人家白白净净。谁不是土里土气的“大老粗”,可人家是来自城市的大学本科生。 三年前,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何建生,曾受到一部老电影《创业》的影响,怀着对石油人的无限崇敬来到西北油田这块热土,与油井结下不解之缘。在甘肃武威的父母对独生子的100条担心和不舍,被何建生101条的热情和执着化解,他在这片荒漠戈壁尽情施展着知识和才华。 “这小伙的脑子像是被上帝“开过光”,再先进的东西,一看都懂一学就会。人家两个月就当上技术员,而且关键时候总能想出办法。”钻井队长白永生自豪地评价自己的队员。 前段时间,有一口需要“扫塞”来处理井筒。开始准备选用三牙轮的平底磨鞋进行扫塞。这样颗粒大、进尺快。但他认为颗粒大并不是好事,循环不出来容易卡钻,不如改制成三爪磨鞋工具,于是自己加工改进。结果使用三爪磨鞋真不错,与以往相比效率提高30%。大家又一次十分信服。” 随着西北油田生产一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逐步完善,各种设备装置,工艺流程、操作技术等对作业人员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何建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把书本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自动化举升装置、智能监控系统、无人机可航拍等各种智能化设备和技术让何建生对工作产生浓厚兴趣。休息时他也闲不住。整理资料、编写材料、组织大家在井场铁皮房上搞“文化墙”,张贴企业文化标语,让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始终激励大家,传承石化精神,不断学习进取,乐观工作生活。 何建生在带领大家学习时说:“将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知识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只有不断学习、深化创新技术应用,才能加快项目推进,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无限空间。 (罗丽娟 田宏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