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6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2021年4月28日,地球物理江汉分公司SGC2128队中标于奇5井项目,装备管理中心第一时间成立项目服务团队,为项目提供装备保障。于奇工区地处南疆,地表主要为松散浮土覆盖,茂密红柳林区。夏季施工存在天气炎热,灰尘大,蚊虫多,车辆易高温等困难。 工区部分区域红柳林密,按照环保要求,不能用推土机清理测线,车辆在红柳区特别容易扎轮胎。地表松散浮土覆盖,对保持车辆空滤清洁增大很大难度。这些问题都是对中心项目服务团队的考验。 面对这次大考,我们的物探人并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下面就让小编带您走进夏日灼热的南疆,了解他们是如何迎考的。 “浮土地上车辆的守护者” 李沛,于奇5井项目机修班长,现年32岁。当时中心在轮台基地检修的机修人员大多超过三个月没有休息了,参加过顺南三井项目的机修人员,项目结束刚到家没几天,原安排的机修班长要参加技能大赛,机修班长需要重新选择,考虑到工区困难程度,项目组希望选拔有技术有魄力的年轻人担起这个重任,经过综合考虑找来李沛谈话,希望他能顶起来,和他沟通后,他没有考虑自己休假没结束,只是说“单位需要我上去我就上去”。 到现场后他第一时间对外雇司机进行培训考核,对外雇司机进行爱护设备思想教育,严格对外雇司机的考核,和队上沟通,根据司机所驾驶车型,分组对所有司机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专项培训。通过提高驾驶员责任心和操作技能降低设备损坏率,从源头解决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材料成本。 刚到项目那几天,他不适应新疆干燥气候,满嘴的燎泡,领导让他休息缓一缓,他说“现在开工前期准备工作活多,我没事”,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为了及时维修好车辆,他提议机修班和队上司机建立一个微信群,车辆有故障了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杜绝故障扩大化。项目开工检修工作量多劳动强度大,而于奇5、6月的天气炎热浮土大蚊虫多等困难,给项目组提出新了的挑战。困难时期李沛主动站出来,主动担起苦活累活,接到需要去工地修理的任务时,他都是第一个主动去工地去,给大家作出了表率作用。 6月10日早上9点,工地上一位小曼司机通过微信说“方向朝一边能打,另一边打不动”,他和司机沟通后判断故障,带上修理工具就去了现场,等修好都下午2点多了。还没回到营地,就收到另一辆大曼气管被挂断,他和修理车司机于建新调头赶赴现场。 本着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他及时和队上沟通落实对到保养周期的车辆强制进行保养。对他来说每天一身油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在他的带动下,回场检修保养车辆大伙都是抢着干,机修人员开玩笑说:“抢慢了就抢不到活干了”。在他们共同努力下从5月5日队上接第一辆车到现在,中心为于奇项目提供的75台车辆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给项目开工开了个好头,也得到甲方的认可。 “火树银花献青春、烟花飞舞迎党庆” 申慧是装备管理中心的一名电焊工。因对机械的痴迷和执着,2017年调入到装备管理中心,从零开始从事喜爱的机械修理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气吞山河的誓言,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一丝不苟的细心专研,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高度敬业精神,不畏寒暑,潜心钻研。刚开始是学徒的时候,他连焊枪都拿不稳,师傅告诉他“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好焊工,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为尽快掌握技术,他早来晚走,虚心求教,对焊条的使用角度,焊接的电流强度,施焊的方法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反复练习。刚开始学电焊毕竟是新手,他的手脚难免被烫伤,,电弧灼伤眼睛是避免不了的,晚上眼睛很疼时就用湿毛巾捂着,第2天继续干活。除了眼睛,耳朵也经常会被烫伤。但是,这些都改变不了他对焊花飞溅的灿烂场景的执着和喜好。 在旁人看来,焊工或许辛苦,但在申慧眼里,苦中有乐,为了练腕力,每晚在胳膊上吊铁块,手腕累的酸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手持两三斤重的焊枪也能纹丝不动。 为了练腿工,他平时做事尽量蹲着,练就了蹲着焊接2,3个小时不在话下的功夫。申慧的焊接技术给大家以肉眼可见的进步在快速成长,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焊工是门精细活,悟性和吃苦耐劳都不能少,学习电焊入门很简单,精髓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一点一滴的积累。申慧深谙“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为了练好焊接技术,他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别人午休他练习,别人下班他加班。 夏天,天气再热也要穿上防护服,背上太阳晒,脸上电弧烤,衣服湿了又湿。冬天,在新疆沙漠里干活,风吹在脸上像刀割,手冻得连焊把都拿不稳。当进行车辆焊接时,有时车辆焊接位置不好,位置隐秘,就需要掌握“盲焊”的手法,而控制不好的时候就容易电弧灼伤眼睛;有时候又要站着身子仰着脸焊接,焊花从头上一直烫到脚下。有时候又要缩着身子,身子趴在地上,歪着头焊接,焊花有时候又往脖子里钻;最辛苦的还是在车底仰焊的时候,为了保证焊接质量,高达几百度的焊渣掉到身子上也得忍着。 在新疆于奇5井工区,基本都是盐碱地,还有红柳林区,车辆行驶的路途颠簸,经常会有一些螺丝颠断,而看似不起眼的取断螺丝,其实十分考验焊工的技术手法。一般断的位置都不利于焊接,需要“盲焊”。把断裂处用焊条把它堆高,在焊接的过程中还不能伤到底扣,堆到一定高度之后,再把螺帽焊上,最后用扳手取出。如果焊接不牢靠的话,扳手一动就断。 为了练好这项技术,他没事自己就拿螺帽自己找配件模拟练习。工作中碰到困难迎难而上,不会的地方从网上找视频资料学习,处处牢记自己的职责,克服困难,精益求精,他用手中的焊枪在广漠大地上书写美丽的篇章。 “踏踏实实的老黄牛” 李丹,一名普通的修理工。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直负责机械维修工作,经过多年的苦练钻研和琢磨,学到老修到老,各种机械修理不在话下,在阿尔及利亚项目上一直负责队上运载设备维修和保养,这些年他修过多少车早已数不过来了。 装备管理中心在接到于奇5井项目启动的消息后,立即开展筹备工作,为项目提供设备保障。参加顺南3井的100多台设备2020年全年都在项目施工,没有时间对运载设备进行系统的维修保养,四月初刚刚把设备交回轮台基地,对新启动的项目来说是任务重时间紧,为全面保障项目使用设备的手续齐全、质量过硬,现场急需有技术的修理人员。 李丹凭着多年对装备的喜欢和责任感,主动给项目组打电话,请缨要求到现场来参加设备检修。到现场后他埋下身子,踏踏实实带领班组完成检修任务,每天他的检修小组都是第一个到工位,最后一个离开工位。 项目启动后,项目组考虑到他年龄偏大,基地检修也需要人,在野外工地灰尘大,蚊虫多,工作、食宿条件差,劝他留在基地做检修工作。他说:“我身体还行,干了这么多年修理了,还是在现场看着、带着一起干才踏实。” 有一天他感冒后嗓子肿疼,大伙都劝他休息休息,别去修理场地了,他说:“项目刚准备开工,甲方要验收,检修工作量还很多,先干活吧,忙完工作晚上再去看大夫。”工作中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手把手给年轻人讲解示范,把自己多年琢磨出来的绝技绝活毫不保留地传给年轻人,做好“传帮带”。他的无私奉献得到同事的尊敬,修车遇到技术难题,大伙都是“李师傅,李哥你帮我判断判断这台车故障呗!”本着爱护设备的责任心,他到现场后经常对外雇司机进行培训考核,对外雇司机进行爱护设备思想教育。 工作中他们克服高温酷暑、沙尘的肆虐、蚊虫的叮咬,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把徒弟带好,把设备管理好。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并从工作中体味到幸福感和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工作,而是让他们感到骄傲的一份事业。正是有这些人默默无闻的坚守和付出,才有我们石化物探的蓬勃发展。他们在“疆”土大地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聂世超 曹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