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石化海外
 

海外故事|“多面手”门彪

2021-07-12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从参与海外物探项目的第一天起,门彪就怀揣着一份对工作的热爱,总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细心,根据项目需要在各个岗位之间切换自如。

  “大家检查一下车况,将采集链装车,确认车辆安全后再启动车辆!准备出发!”早上8点,迎着清晨的朝阳,放线班门彪准时来到西亚物探项目营地停车场进行巡视,组织外籍驾驶员召开晨会。

  今天的施工任务是将排列上的后排采集链拉送到前排。测线桩号是东大西小、南小北大,现场没有GPS导航,也没有二维地图,全凭经验摸索着跑车。外籍员工评价:“只要门先生在,排列上大小桩号方向一清二楚,我们的车队从来都不会跑错方向。”

  因为喜欢机械,门彪参加工作时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南北,工程车、油罐车、水罐车、钻机、震源到普通汽车,他都打过交道。他曾打趣道:“我的开车公里数,可以绕地球可以好几圈。”

  西亚项目启动之初,营地建设缺少人手,门彪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救火队员”。他白天头顶烈日,在营地搭帐篷,用砖头铺设人行通道、修建卫生间、沐浴室。“项目哪个岗位人手不够,我就会顶上去,也就在那时,我学会了泥瓦工、木工。”门彪说道。

  门彪还曾在北非阿尔及利亚项目从事过中方震源操作手岗位。在撒哈拉沙漠操作震源施工,在虚虚实实的沙丘上行车非常不容易,同样的沙丘,他们头天可以开车上去,第二天就上不去了。门彪的眼力好,遇到大一些的沙丘,总是能够顺着沙丘的低凹处,找到一个缓坡一样的出口,操作震源顺利通过一个又一个斜坡。“有些阿籍操作手,刚开始时都是硬冲,沙子四溅,还在原地猛踩油门,挠了几个大坑不说,对震源也是个损耗。” 门彪手把手地传授阿籍震源操作技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一段时间,地震队安排门彪从事采集链维修和充电瓶工作。为了迅速适应新岗位,在日常工作较为烦琐的情况下,他挤出时间多渠道地汲取采集链维修和充电瓶知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做了厚厚的几本笔记。

  一次,他通过检查记录发现一台充电机所充的少数电瓶总是出现损毁现象,他便自己做实验,长时间留在充电房里对充电电瓶进行观察,针对每一块电瓶的亏损值作了详细的记录和日志,摸索出了对每一块电瓶充电的合适电流值和时间,然后再进行分类至每台充电机上进行充电。在后期的施工中,没有因为哪一块电瓶因为充电而损毁,也没有哪一块电瓶因为电量不足而影响野外生产。(许建峰)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