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19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7月11日晚10点,刘运方的办公室里,灯光依旧闪烁。忽然,狂风大作,紧跟着一阵阵沙粒子敲打在窗户上。作为炼化工程十建公司阿曼杜库姆炼油项目物资供应部长,刘运方的工作时间从来没有低于18小时。 “安东尼,防护帆布明早要准备好,这两天夜里沙尘暴比较频繁,特别是后天到货的那批过滤器设备,一定要做好防沙工作。”刘运方拿着手机从办公室里冒着漫天黄沙,一头扎进了物资供应仓库。不到半小时,仓库里就有了存放过滤器的位置。此时,已是深夜11点。 自阿曼杜库姆炼油项目开工以来,刘运方拿出自己参加工作13年的“看家本领”,扑下身子争当大漠里的物资保供先锋。现在,施工现场流传着一句话:“只要刘运方在,咱们的物资材料就不用愁。” 优化完善仓储管理 提高物资保供效率 “钢结构、设备、管道等材料直接运到现场,减少物资二次倒运频率,提高出入库效率。”7月15日清晨,刘运方一到现场,就把注意力聚焦在项目物资仓储管理优化方案上中。多年的物资保供经验告诉他,仓储管理是项目攻坚创效的一块“大蛋糕”,只要不断优化仓储管理,就能挖出大效益。 面对新冠疫情给杜库姆炼油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紧张的施工工期,刘运方针对近年来海外物资仓储成本居高不下、材料出入库效率偏低等棘手问题,从优化仓储管理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对大型钢结构、设备、管道等大宗材料直接卸在施工现场仓库,加快物资出入库速度。刘运方先从钢结构、设备物资管理入手,打破传统仓储管理模式,全力提高物资材料出入库效率。 两年来,刘运方带领项目物资供应人员不断优化完善仓储管理模式,在施工现场完成钢结构7500吨、设备150台、管道15万米、电气仪表电缆130万米等物资保供任务,物资二次倒运频率比原计划降低了70%,节省吊车、货车等运输成本超过100万元。 “多亏了刘部长的精心组织,现场急需用的大型钢结构、设备等物资材料第一时间就发放的我们手里了,降低了我们的吊车、货车等机械台班费用,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纷纷对刘运方点赞。 严格把控物资检测 不合格材料“零进场” “你们送来的这批阀门存在不合格现象,我们刚才检测了一下,有1台闸阀试压达不到设计标准,有2台截止阀的法兰面有损伤,造成试压不达标,请立即将其返回厂家,进行更换。”6月初的一天清晨,刘运方和一家材料供应商的现场代表在仓库里起了争执。 “刘部长,那3台阀门试压时就有一点点渗水,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应该不会影响正常使用,还是别返厂了,现在工期这么紧,等下回再送货的时候,绝对100%合格。”面对供应商的请求,刘运方开始“较真儿”了,他一摆手,坚定地说:“杜绝不合格材料进现场,就是我们的底线,这事儿没有商量的余地。”直到两周之后,供应商将质量完全合格的阀门顺利送到施工现场,刘运方才在质量检测报告上签了字。 在刘运方看来,如果物资材料质量不合格,等安装完成后质量检测出问题,那可不是耽误几天工期的事情,得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返工,这笔账在刘运方的心里算得清清楚楚。其实,在物资材料检测过程中,刘运方爱“较真”的脾气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面对杜库姆炼油项目物资材料种类复杂、数量繁多、工期紧张等因素而造成的严峻物资保供形势,刘运方不断优化材料检测程序,现场施工用料实施快速检测、精准验收、及时发放的“一条龙”服务,实现了物资材料进场100%检测、不合格材料“零进场”的目标,受到了外方总包单位及中外参建员工的一致好评。 着力培养外籍员工 人人成为保供先锋 两年前,刘运方刚到杜库姆炼油项目建设工地的时候,他手底下只有两名中方员工,而艰巨的物资保供任务让刘运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外籍员工培养成物资供应的“骨干”,要不然人员不足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纳卫德第一个闯进了刘运方的视野。这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小伙子,刚入职不到半个月就迅速适应了现场施工作业环境,对物资材料的认识和理解远远好于其他外籍员工。“还是刘运方部长眼疾手快,第一个发现了纳卫德良好的学习能力,他实习期刚结束就安排到了物资供应部。”项目部行政经理王培林深有感触地说。 在刘运方的带领下,纳卫德仅用20多天时间就熟悉掌握了物资材料的出入库、检测、发放等流程。原本电脑应用基础较差的纳卫德,经过刘运方的指导,迅速学会了用Excel表格做物资材料平衡台账。纳卫德的迅速成长,让刘运方兴奋不已,于是物资供应管理中难度最大、时间要求最紧的工艺管道材料保供任务重担就压在了纳卫德的肩上。 “特别感谢我的中国师傅,他白天带着我去现场给施工单位发放材料,晚上帮我提高电脑应用技能水平,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合格物资保供人员了。”纳卫德对刘运方充满了感激之情。两年时间里,纳卫德顺利完成了15万米的工艺管道材料保供任务,成为项目物资保供的又一个先锋。 看着纳卫德迅速成为物资保供的骨干,安东尼、斯拉瓦、阿宾、菲利克斯等4名外籍员工纷纷成为刘运方的“麾下”。不到10个月,在刘运方的带领下,已有5名外籍员工成为项目物资供应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出色完成了钢结构、设备、工艺管道、电气仪表等各专业物资材料保供任务。 刘运方曾经富有诗意地对外籍员工说:“让沙尘暴来得再猛烈一些吧,它们敲打窗户的声音,多像我们前进的序曲……” 他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乐观主义的人。(田元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