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20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林书记,快来尝尝这大西瓜,甜得很!”7月20日正值古尔邦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托万巴格勒格村村民沙拉木·艾力,专门从瓜地里挑出一个20多斤重的大西瓜,放在地边一块石头上,只见他用刀尖刚一划碰瓜皮,就听见“咔嚓”一声,西瓜从中间裂成两半,露出红通通、水灵灵的脆瓜瓤! 切完后,沙拉木·艾力挑了靠中间最大的一块,双手递给驻村第一书记、西北油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林江,并深深地鞠了一躬:“林书记,亚克西!您送的种子太好了,乡亲们吃了都夸好,这不,就两天的时间,就卖了3000多元,这个节过得可真舒坦!” 眼下正值南疆西瓜成熟的季节,林江经常带着几名驻村队员来到沙拉木·艾力瓜地里,实地了解产量和销售情况。 “超级甜!不愧是 ‘全疆第一瓜’!”驻村队员侯强边吃边伸出食指和中指向林江做出一个“V”手势。 “这是什么品种的瓜,以前怎么从来没见过?”“这瓜长得可真大,不仅皮薄还甜,种子是从哪买的?”“明年我家也想种这种西瓜,能帮不能帮我们买种子?”…… 现场围上不少“吃瓜群众”,对新品种西瓜赞不绝口,纷纷向林江和工作队员“取经”,希望来年也能种上这种瓜。 看着瓜田里一个个绿油油、浑圆饱满的大西瓜在瓜藤和绿叶遮掩下若隐若现,一辆辆摩托车、小卡车停在地头,沙拉木·艾力的妻子努尔尼沙汗·玉苏甫忙着采摘,称重,算账,装车……林江长舒了一口气,连连点头说“不错不错!” 沙拉木·艾力是托万巴格勒格村3小队队长,根据当地缺少西瓜种植的现状,萌生了种西瓜的想法,去年带头在村里试种了10亩地西瓜。由于种子问题和种植知识欠缺,导致西瓜产量少、品质差,遭到了失败。 今年3月,到了播种时节,沙拉木·艾力的13亩地还是一片空白。林江找到沙拉木·艾力,问他还想不想种西瓜,他一个劲地摇头:“不行不行”,种西瓜赔钱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 林江显然是有备而来,帮他分析了赔钱的两大关键因素,一是种子质量不高,二是缺乏种植经验。他还通过网上查询、托朋友打听、实地考察,并结合柯坪县土壤、气候等因素,专门从昌吉州种子公司联系到下野地早熟西瓜种子。该品种形状好、含糖量高,而且个大、皮薄,被称为“全疆第一瓜”。林江自掏腰包花了1000元,购回种子,并和村委会商量,决定把有想法、有干劲的沙拉木·艾力推选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托万巴格勒格村所在的柯坪县位于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最西端,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是个被石头山环绕的资源匮乏、土地稀少的小盆地,荒漠、戈壁、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72.4%,严酷的自然条件制约着村民的致富梦想。自2014年开始,西北油田先后选派八批“访惠聚”工作队驻村,帮助村民脱贫致富。2019年底,全村98户人家全部脱贫。 2021年初,林江作为西北油田第八批“访惠聚”队员,担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带领工作队走访研究,为每一脱贫户量身定制致富方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他们围绕为民服务7件大事,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村民家中,送理论、送经验,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举措,实现党史学习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西瓜种子优化帮扶项目”实施后,工作队队员全部出动帮助种植,还邀请了西瓜育种专家现场指导,解答疑难问题,叮嘱关键环节,确保西瓜生产技术达到要求。 在工作队的帮助和鼓励下,沙拉木·艾力还承包了村里的8个拱棚,大儿子在建筑工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儿媳妇担任村计划生育干事、每月有固定收入,二儿子从事牛羊生意、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孙子、孙女在上小学,一家6口人,年收入10多万元。 7月20日古尔邦节当天,一辆大卡车缓缓驶进沙拉木·艾力瓜地,拉走了整整8吨西瓜。这是西北油田采油二厂工会主席蔡献峰,看到驻村队员们在石化V视上为村里西瓜代言的视频后,第一时间通过和厂领导沟通协商,购买西瓜作为厂员工的福利。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石油人的热心帮助,让我们全家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沙拉木·艾力说他的13亩瓜地,收入5.2万元以上不是问题,抑制不住的兴奋全都挂在脸上。 一根根西瓜藤结出乡村振兴的新果实。拉木·艾力成了村里种植西瓜增收“活教材”。林江决定进一步完善种瓜技术措施,做好明年扩大规模的准备,带动更多的村民跟紧乡村振兴的步伐,将这一“甜蜜”的产业进行到底。 (丁玉萍 麦吾丽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