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28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
![]() |
![]() |
石化新闻![]() |
2021年夏天,高温和暴雨成了这个季节的标配。对此,行走在榆济天然气管道上的油气储运中心榆济项目部的管道保护工们更是深有体会。 7月16日,入伏第一天,榆济项目部德州工区的刘煜和同事就一起经历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极端天气。 这天一早,按照甲方要求,刘煜所在维修班要对位于平原县魏村一处穿越沟渠的天然气管道管跨并行光缆位置进行整改施工。当下,正值夏季防汛期,保障涉水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自然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是一条穿行在“青纱帐”间的村用灌溉水渠,宽约6米,深近3米,安济线天然气管道就横跨在这条河水渠上。虽然不是灌溉期,但渠底还是有少量积水。 “兄弟们,今天入伏头一天,看样子气温低不了,咱们要麻利干活,时间长了人可受不了……” 看着天空热力四射的太阳和四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青纱帐,有着多年野外施工经验的老师傅刘煜提醒着大家。 作为油气储运中心老员工,刘煜先在本部维修队干过,后又辗转4个外部市场项目,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职场”生存本领。就在昨天,接到今天施工任务后,他就往自己兜里揣了几片消暑降温片、防蚊虫药,还找到甲方年轻的带队队长,叮嘱他施工要带上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用品。尽管他这些操心的唠叨有时会遭到年轻同事的嫌弃,他依然乐此不疲。 在刘师傅的催促下,几个人铆足劲开始准备工作。 因为车辆无法进入玉米地,他们要把设备、材料从车上人工搬运到100米外的水渠边。虽然才是上午9点的光景,头顶的太阳已火力全开,如火球般烘烤着大地,加上连日来的多雨天气,2021年第一个伏天已然开启了桑拿模式。 搬运电焊机是最艰难的,这个铁疙瘩重达一百多公斤,四个人一人抬着一角,沿田间小土路一点点往前搬运。蒸腾的潮热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汗水从每个人的头上流进眼里、嘴里、脖子里,工衣被流淌的汗水浸得透湿,溻在身上。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准备工作终于完成。当大家下到沟底要进行施工时,年轻的带队队长忽然扶着沟沿,蹲下身子:“我头晕想吐!” “你有些中暑了!”刘煜边说边掏出昨天准备的藿香正气水,让队长喝下两瓶,并坚持让车送他回驻地休息。 四个人就剩下三个人,为避免再次发生中暑,三个人都提前喝下了一瓶藿香正气水。施工照旧开始,大家对施工进行分工,由曹松虎和孙照峰站在梯子上托举保护光缆的角铁,刘煜对角铁进行点焊。为防止电焊温度过高,造成对光缆保护层的破坏,刘师傅在点焊的同时要用水对焊接区域进行降温。而托举6米的角铁也并不是轻松的事,为了保证焊点对正,曹、孙两个人奋力坚持着,实在胳膊酸得抬不起来了,才两个手替换一下。 气温越来越高,闷热仿佛定格了时空,没有虫鸣,没有鸟啼,这片鲁西南广袤的青纱帐里异常安静,除了偶尔三个红工衣会有一两句简短的交流外,只有点焊有规律的“刺啦啦”声。 这里鏖战正酣。 忽然,远处传来一声低沉的隆隆声。三个人同时看向天边,远远的,一袭黑幕似的阴云正往这边迫近,刺眼的日头也兀地暗了下来。这时已是接近中午12点。 “快,变天了,咱们要抢在下雨之前完成任务。”刘煜师傅语气里透着焦急。 “我可以自己托举角铁,小孙负责给焊点降温,这样焊接速度就能快起来。”曹松虎提出了提速方案。 十几分钟后,当第一颗黄豆大的雨滴砸在刘煜脸上时,最后一个焊点完成。随着一声:“收工!”三个红工衣迅速爬上水渠,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朝公路上的值班车跑去。待他们钻进驾驶室,三个人已被这迅雷不及掩耳的暴雨淋了个透湿。 “哈哈,凉快、凉快,这真是场及时雨啊!”看着车窗外瓢泼的大雨,车内的三个人发出爽朗的笑声。 (王贵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