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29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教授”名叫姜山,是地球物理公司缅甸项目的一名缅籍测量组组长。 姜山在缅语的发音很像汉语“教授”的发音,加上他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聪明和不服输的劲头,颇有教授派头,于是中方队员给他起了“教授”这个谐音的中国名字。 “教授”几年前参与物探二维项目时,测量业务由业主分包,他是业主分包商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测量工。 “测量这一行不好干,辛苦不说还不允许出纰漏,测量数据牵扯到各个班组,一旦出错再修正,其他班组的施工进度都要受影响。”在项目的“导师收洋徒”活动中,“教授”双手合十,虔诚地向中方测量组组长李德元行拜师礼。 “测量草图怎么画?” “如何用测量仪器测炮线,遇到障碍物怎么偏移?” “内业的资料处理软件怎么操作?” 二维项目测量时,李德元手把手地传授“教授”测量技术,将自己积累的经验、知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传授给徒弟。“教授”一边在施工现场学习测量实操,一边翻阅专业书籍,虚心求教。 根据分工,“教授”负责测量基准站的架设,基准站要为周围工作的若干台作业的流动站提供数据更正信号,不能出现设置错误,要保证信号的覆盖范围。在培训中,“教授”仔细记录操作的每一个流程,有疑问或重点的地方都在本子上做上记号。几个月下来,勤快、好学的“教授”掌握了二维测量外业和内业知识。 2019年,缅甸RSF-1区块物探项目启动,这个项目和缅甸国家石油公司合作。“今天晚上咱们沟通一下明天三维山地测量的事。”之前,“教授”干二维物探测量得心应手,当三维勘探项目启动时,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他和其他缅籍员工之前都没有干过三维物探测量。 三维物探测量培训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授”说,在中国石化工作是难得的大好机会,他要把握住学习的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测量工。李德元对徒弟“教授”很是认可。 一天晚上,李德元正准备休息,突然电话响了,他一看是“教授”的电话,“教授”说,他们还在练习,不过基准站出现问题,怎么也设置不好,明天就要正式施工了。听语气,“教授”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非常着急。 李德元的营地和“教授”所在测量组的营地相距20多公里,一路上都是丘陵。李德元二话没说,驱车一个多小时后抵达“教授”所在的营地。“教授”还在调试测量仪器,满头汗水。李德元仔细看了看“教授”的操作步骤,仔细一步一步开始检查,他的额头开始出汗。凌晨一点半,测量仪器调试成功。 “是中国师傅教会我技能,我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信心。”测量组组长“教授”诚恳地说道。(许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