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石化海外
 

海外故事|印在非洲大地的足迹

2021-08-05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的赵小飞赶赴遥远而亲切的非洲大陆,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习惯的外籍员工一起奋战在这片热土。

  十几年间,在远离亲人的异国他乡,在条件艰苦的海外工地,他见证了婉约奔放的青尼罗河、万籁俱寂的撒哈拉沙漠、古老广阔的维龙加山脉。

  2010年11月,青尼罗河3&7区物探项目启动。赵小飞迅速组织中方人员分批分次抵达项目库斯提基地打前站,一边招聘外籍员工加大设备检修保养力度,一边和业主沟通项目安全许可,组织营地搬迁。

  一个多月后,项目有序推进,开工验收顺利通过。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吹响了施工的号角,为前期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这是教科书般的开工标准化!”业主现场监督和当地石油局代表对队伍的验收准备工作非常赞赏,带领同区块的外国公司队伍人员进行参观学习。

  50多摄氏度的高温、忍受蚊虫叮咬、时不时就来一场暴雨,自然条件恶劣就不必多说了,所有难点都把项目推到一个难度大、工期紧、风险高的位置上。无论如何,确保项目履约是赵小飞作为队长的责任。

  “如何减少长途运输炸药时间?增设小营地,架设电台,加强后勤保障。”

  “怎么快速确定施工参数而不耽误第二天的生产? 缩短试验线长度,连夜反复多次和业主现场监督沟通试验点和试验线的施工数量以及方法。”

  “管理是干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项目是拼出来的。”从地球物理师、仪器工程师、生产队长、技术队长到队长,赵小飞从刚入职时踌躇满志的中国石化小伙,逐步成长为经验丰富的管理者。

  一半沙漠,一半海水,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让初到毛里塔尼亚项目的赵小飞心生一种冲突感:这里贫瘠荒芜,一无所有;却也似一张白纸,未来可期。

  面对项目工区路况极差、沙尘暴肆虐、设备老旧、业主施工计划频繁变更等困难,他加大踏勘力度,做好风险评估,严控施工质量,加强班组管理,全盘考虑业主、监督、当地民众、政府等多方利益,用智慧和汗水为公司奉献了一个精品工程。

  如果在毛里塔尼亚项目,赵小飞是海外项目的“铺路人”;在乍得项目,他则是扛起冲锋大旗的“急先锋”。

  2017年10月,赵小飞参与乍得项目。洛贡河横穿三维工区,工区内无桥梁,每日车辆通行需要花费4个多小时从远处绕路。为保证跨河道排列顺利摆放,赵小飞与队员用时7天修建了一座临时桥梁,使用河沙填装9980个编织袋,安装泄洪管道6处,一条86米长的漫水桥合拢通车,为跨河施工节约了宝贵时间。

  最宝贵莫若青春,最美丽莫若奋斗。一路走来,赵小飞时常静下心来,回顾一步一步走过的路。(许建峰)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