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石化海外
 

海外故事|在孟加拉国与水稻赛跑

2021-08-10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周围那一片巨大的风蚀滩地上,隆起一道又一道沙梁。纵横密布的水网灌溉系统中的干渠分支出支渠,支渠又分出小渠道,像人体的血脉一样,流淌到农田的边边角角。

  一大早,地球物理公司孟加拉国项目测量组长祝令军召集孟籍员工集合,进行出工前的班前教育,并检查测量仪器。

  今天,他和团队一起将要前往农田区进行外业测量。经过一条狭长的林间小道,抵达施工作业区域,眼前便略微空旷起来,柔和的阳光穿过一片绿意盈盈的水稻田。

  三月份,项目建立测量控制网初期,业主提供了一百多个控制点,测量范围超大。加上工地远离营地,大伙儿下农田、过河道、走泥地,网络RTK放样从不顾条件的艰苦。饿了,吃口自带的干粮;困了,坐在田间歇歇脚;累了,捧把河水洗洗脸。

  孟加拉国物探项目采用与合作方合作的模式施工,新的设备、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施工方法,从外业到内业,从管理到施工,没有任何经验可循,这对最先开工的测量组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由于采用了R10先进设备,测量组先后摸索出了RTX独立作业和RTX+网络RTK两种作业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控制网作业模式。加上采取边培训边生产、边摸索边施工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

  “既要保施工,也要护农田!”祝令军扛着仪器,攥紧了拳头。谁都知道,这个任务到底有多难,测量人员在完工后要及时恢复农田土地原貌,他们要求自己必须完成。

  异域物探施工,四月份的雨季说来就来,总是时不时给大伙儿来一个“小惊喜”。

  一场雨水过后,农田里的水稻疯长,即便大家天天盯着现场,一个多月过去,之前像小葱一样的水稻已长到半人高,将测量的放线桩号和炮点桩号遮挡得严严实实,测量标识的竹签已被疯长的水稻淹没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

  每天,测量组不得不多花更多时间去寻找物理点,专门派出两个组帮助放线班和钻机班带点,一段时间下来,这样的作业方法严重迟滞项目生产进度。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大伙儿来了个“稻高一尺,模高一仗。”将测量标识的竹签从110厘米提高到140厘米,后续作业的放线班和炮班能够快速找到桩号。30厘米,留给大伙儿的时间只有30厘米,这或许是第一次用尺子来测量时间吧。

  每天,结束白天测量工作回到营地,祝令军顾不上休息,赶紧导出仪器内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组织孟籍徒弟们总结和讲解当天的工作难点。

  作为物探行业的测量尖兵,大家心里很清楚30厘米意味着什么,以前他们与沙漠为伍,与高山比肩,与海浪争流,而这次不得不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与水稻赛跑。(许建峰)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