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一线故事
 

石化人25年的爱情故事

2021-08-12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相识在石化、相爱在石化,周毅和江永红夫妻相互扶持着走过了在采气一线的25年风雨路,从阆中到通江到元坝再回阆中,25年的银婚见证了采气二厂的3次创业历程,也见证了相濡以沫的一线工作点滴。

  两人是分别在93年7月和95年5月在自贡地质大队参加的工作,周毅初见江永红,这个留着长头发、眼睛大大、阳光开朗的女孩一下闯进了他的心里,96年,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时光荏苒,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大半辈子,而这大半辈子时间都是在井站一线渡过,他们把青春和爱情都印记在了他们工作过的井站现场。

  2003年5月,采气二厂川东北开发拉开序幕,地质大队人员分流,周毅和江永红分别分配到采气二厂阆中采气大队川石43井、石龙18井工作。

  2006年,河坝1井试采获高产气量,采气二厂拉开了通南巴光荣而艰巨的二次创业帷幕,根据工作安排,江永红被调往采输6队,前往通江参与河坝1井的建设和投产,周毅也前往支援。

  周毅说:“在河坝1井建站期间,睡得是露天坝,也没有自来水,还有一年发大水,洪水把活动板房都淹了,等洪水退去,我看着一地的狼藉,连吃饭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到处都是淤泥,心沉到了底。但是江姐这个人就是心态好!她说洗!洗干净!冲干净!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俩口子性格就是这么互补,她总是这么积极乐观,不像我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周毅、江永红这样坚守一线、不怕吃苦的采气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通南巴地区的重大突破,在油气产量逐年递减的情况下,终于渡过难关,实现经济增长。

  2012年元坝气田会战的号角吹响,为了支援元坝气田建设,周毅和江永红也在其中,他们被分配到了元坝205-1井建设投产,投产期间两个“半老年人”顶着肩周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熬过了几个通宵,周毅说:“我这个肩颈也不好,个子也不高,背上10多斤的空呼,同事们都调侃我,周哥你背上空呼都看不见人啦!江姐也是,她是动过腰椎间盘突出大手术的,为了投产硬是在站控室坐了几天几夜!”

  江永红说:“那个时候真是难熬啊,通宵连续作战,来不起了就在站控室躺一会儿,一有工作指令,马上就爬起来,好在组织也很关心我们,老周那会关BDV的阀门,关了两三百转都关不完,组织马上调了几个年轻小伙来支援。时间过得真快啊,元坝205-1现在都是高产10亿的功勋井了!”

  2021年1月27日,两人看到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元坝气田产气超200亿立方米,激动得不得了,两人说想到这里面也有我们做的一份贡献,满满的都是荣誉和自豪。

  因工作需要,他俩先后在龙106和元陆17井工作,一待又是7年,两人说不管在哪工作,我们都是把井站当成我们的家一样爱护。

  到了元陆17井,两人把设备流程和板房都重新刷了一遍油漆,把站上的场地清理得干干净净,7年如一日,把小站打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周毅说;“领导来检查,都跟我们开玩笑,你们这站上的设备是刚刷的漆吧,我说不是的,那是我们清洗的,领导又说你们坝子从不长草吗?我说我们每日人工除草,扯得干干净净的!”元陆17井是外输站,针对的是地方用气,用气量变化很大,夫妻俩上班时总是绷着一根弦,根据早中晚的用气量及时调节产量,每天调产都不低于10次,最高一天要调20多次。

  江永红说:“虽然我们在陆相井站,但我们也经常关心厂的发展,现在河坝气田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双塔络合铁工艺脱硫站,下步还有河坝新井建设、陆相老井挖潜,我们职工现在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后方陆相阵地,坚守好一线,为年轻人做好榜样,希望把一辈又一辈的石油人精神传承下去。”

  周毅说:“我真的很感激江姐,公婆关系处得好,女儿教养的好。我母亲生病在成都住院时,我们上班就上班,下班就直奔成都,几个月时间她都没有时间回过娘家,在医院为了让我这个睡觉不踏实的人能休息好,每天晚上都是她在病房陪护,让我回家休息,婆媳之间都没有红过脸吵过架,我父母对她的那是一致好评,这么多年相互帮衬,尊老爱幼,虽然吵架难免,但我们都不会往心里去,走到今天不容易,我希望能和她一起走过银婚、金婚、钻石婚......”(陶晔)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