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13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杨 敏 袁旭光 “泸203H58平台有58-5井和58-3井。按以往一支钻井队有45人、一台钻机计算,需要两支钻井队共90人才能完成这两口井的施工。现在,我们一支钻井队有两台钻机,用70人就能完成这两口井的施工。”中原石油工程70225队平台经理鲍志宽介绍。该队采用工厂化施工模式,统筹优化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有效提高平均机械钻速,仅今年上半年就节省设备费用数百万元。 今年以来,中原石油工程推行工厂化施工模式,为一支钻井队配备两台钻机,同时对岗位人员进行精减、优化分工、统一调配。在此基础上,在相对集中的施工区域内,对井身结构、技术方案相同的井实施批量化管理,类似于工厂流水线,将所有产品某一个步骤全部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工序,以提高作业效率。目前,工厂化施工模式已在中原和西南工区全面铺开,机械钻速增幅位居各工区前列。 “举例来说,某个平台有两口井。每口井的一开作业使用水基泥浆,二开作业使用油基泥浆,由于泥浆体系不同,两种作业的转换费用很高。”中原石油工程技术发展部高级主管魏振华介绍,“现在我们采取流水作业,施工人员对两口井依次实施一开作业,同一种泥浆可重复利用,然后再依次进行二开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仅泥浆这一项开销就省了近一半。” 针对工厂化施工模式特点,中原石油工程推进设备一体化配套,对主体设备的规格、结构、参数进行统一,形成统一操作规范,增强其通用性,提升资源共享水平。中原石油工程装备管理部高级主管高岩直言,假设需要采购10辆车满足同一需求,那么品牌型号相同的车辆肯定更有利于操作规范的统一和维修零部件的储备。 工厂化施工模式除了对人员、设备进行优化,还打破技术壁垒,整合技术力量,实现技术共享。 “井壁上的油膜难以清洗,影响固化浆与井壁胶结质量。”7月,70225队技术组组长李勇仓和同事一道,针对58-3井的难题进行多次研究,总结出一套堵漏技术。“因同一平台、同一区块的地层特性相似,这套技术直接用于比58-3井施工进度稍慢的58-5井,没再发生井漏事故。泸203H58平台平均机械钻速较该区域的平均水平高出7.58%。” 通过对各工区技术进行梳理,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提炼形成中原、涪陵等14个工区的技术模板,成为可借鉴推广的通用“教科书”。 为了充分发挥工厂化施工模式优势、让钻井队专注于提升施工效率,该公司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抽调设备安装骨干人员,成立搬迁安装专业队,切实提高搬迁安装效率。“以往,钻井队打完一口井后需要自己搬迁至新的井位进行安装。现在,搬迁安装专业队负责片区内所有井队的搬迁安装作业。”中原石油工程生产指挥办公室主管周巍巍说。搬迁安装专业队将总结收集的现场搬迁安装经验做法集纳成册,推进搬迁安装作业标准化。今年以来,该公司搬迁安装周期同比大幅降低,平均单个钻井队减少搬迁工作量8车次。 建立中原、西南等多个设备维保基地,组建设备维保专业队。他们通过制定设备维护保养方案、定期开展上门巡检等方式,提供更加专业的维修服务,及时满足各工区钻井队需求,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