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17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抬眼望去,数台白色的震源车,鸣着笛声,车灯飞闪变换,正依次缓缓通过非洲洛贡河上修建的简易桥梁。这是地球物理公司乍得BCO III区块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项目采集施工现场,此刻,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进入旱季的非洲乍得闷热潮湿。乍得在当地语言中意译为水,有“一片汪洋”的意思,同时也是湖泊的名称,乍得共和国的国名就是以此湖泊命名。乍得湖的分支洛贡河很宽阔,有自己的性情,河水总是选择它喜欢的路线流淌,有时离你近,有时离你远。 项目运行初期,队长赵小飞和工农组组长何建平踏入勘探工区时,就着手考虑在工区内的洛贡河上修建临时桥梁。BCO III区块分二维和三维两个标段,洛贡河横穿三维区块,如果不修建临时桥梁,震源作业就要从远处200多公里的大桥绕行,抵达指定施工区域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进度。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尽管在海外运作项目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但在困难面前,物探人从不退缩。凭着一股从不服输的拼劲,一个个困难在他们面前迎刃而解。 “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预案才能避免修建临时桥梁而不破坏原河流地貌?”“工区内的地方管辖区域大,社区关系如何保证有效沟通?”“洛贡河宽度六十多米,如何快速修建且有效规避风险?”这些都是问题。 在洛贡河上搭建临时桥梁,难度可想而知,队长赵小飞和组长何建平提前做足了功课。一方面在河道区内建立小营地,集中采集设备争取一次性通过自建桥梁便于运输到位;另一方面和当地市长沟通,用推土机在附近小学的荒地里清出一个足球场,并给学生购买了一些足球、书本等学习用品,又将年份已久的农贸市场用刮路机清出一个大场地用于市场经营。 当地市长对中方积极处理社区关系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很快就开出了相关环保文件并在省里报备,最终项目顺利拿到了当地环境官员签署的备案文件。 何建平喜欢在夜里伏案忙碌,修改完善修桥方案,经常忘记了时间,一抬头,窗外夜色深沉。那段时间,何建平和他的乍籍团队抢工期、战酷热,吃生硬的速食干粮,睡潮湿的地板床,忍受蚊虫的肆意叮咬。 为了规避风险,何建平最终决定在工区的中间位置选了一个河水位置比较浅的地方,用编织袋装上砾石,一层一层在洛贡河上堆砌碾压。历时七天,使用砾石填装编织袋9980袋,安装泄洪管道6处,一条7米宽,86米长的漫水土坝桥顺利合拢。经过多次往返试车,临建桥梁符合通车要求。 几天后,所有地震采集设备和震源车顺利通过洛贡河,项目按完工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许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