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18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晚上八点,在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采油气管理二区大涝坝集气处理站中控室,主操星桂英在电脑上快速点击“流程菜单”,大屏幕上依次切换站内和各单井的画面,关键点参数值她早已烂熟于心。 “石晓宁,DLK7压力没有变化,生产正常。”星桂英用对讲机报了生产数据。还有半个小时就要交班了,下班前星桂英要把当天的生产曲线调出来再仔细看一遍,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她才能安心下班。 这时,石晓宁刚巡井回来,立即去洗干净满手的油污。 石晓宁、星桂英同在生产运行班组,一个坐阵中控主操,一个巡线维护,一静一动,他们是一对合作默契的黄金搭档,也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夫妻俩今年都42岁,出生在新疆库尔勒市的油田大院,一起上学、一起长大。 1997年一同参军入伍,1999年退伍。脱下军装,穿上工装,来到了父辈曾经拼搏奋斗过的这片沙漠戈壁。 戎装变工装,不仅是身份的转换,还要尽快融入石油开发这个陌生的领域。石晓宁夫妇所在的大涝坝集气处理站,主要生产天然气、凝析油、液化气、氢烃等。 擦拭采油树、开关阀门、更换油嘴、排除故障……数不清多少次精细操作,三个月时间,他们就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石晓宁性格内向,遇事沉着冷静。星桂英性格外向,胆大心细。一个沉稳,一个灵动,性格互补,爱好相同,同事们都觉得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石晓宁,DLK7井的压力值填写不准确。”星桂英比较了一下中控和报表上的数据,压力下降了0.3兆帕。虽然在生产中压力轻微的波动属正常现象,但井底的情况变幻莫测,只有靠准确的数据分析,才能更好地掌握生产动态。 “数据不会错,我才抄表回来。”石晓宁每次现场抄表都一丝不苟。 石晓宁理解妻子的工作容不得一点差错,他重新检查了压力表,再次确认了数据。 “把绿色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是我和丈夫共同的梦想。”星桂英说,这也是他们甘愿扎根油田一线20年的原因。 “这个月你们俩继续上夜班,辛苦了,再坚持一下等疫情结束。”星桂英和石晓宁已连续上了15个夜班,班长李连江心里虽隐隐不忍,可在关键时期一切都以生产为重。 “坚决服从命令。”石晓宁没有一刻犹豫,欣然同意班长的安排。 “我们要好好完成任务。”星桂英和石晓宁的想法一样。 中控室内星桂英看了一眼时间,凌晨四点,这个时间石晓宁应该在DLK1井。20年了,石晓宁什么时候开始巡井,哪个点到哪口井,星桂英都心中有数。 “嘀、嘀、嘀……”响起了警报提示音。星桂英立刻警觉起来,查找报警原因。 “石晓宁,你去DLK7井,我这里显示回压高报警。”正在巡井的石晓宁是离DLK7井最近的人员,星桂英赶快联系他。 石晓宁到达现场,发现回压管线发生冻堵,造成了憋压。如果现在回站里“搬救兵”,憋压时间过长,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立刻解堵。 石晓宁想到巡井车上有甲醇,可以解冻堵。通过防喷管线加注甲醇,加注完成后把冻堵点的保温层打开,检查有无渗漏点,观察压力表。 星桂英在中控室观察着,石晓宁在现场观察着。中控曲线在一点点向下走,现场压力也在一点点降低,这说明解堵成功。 “中控室显示压力恢复正常,请现场确认。”“现场确认压力恢复正常。”同事们夸奖他们:“夫妻同心,齐力解堵。” (朱放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