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石化人生 >>> 人物报道
 

林纯增:“为油田出油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2021-08-19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1971年8月4日,南5井钻至2397.68米时,因地质录井见到油浸砂岩,有关专家认为出油可能性较大,决定提前完钻,参加会战的五七油田(江汉油田前身)13团电测连一排二班进行完井电测。1971年8月7日,解释技术员林纯增等在现场负责电测资料解释,解释出油层5层累计厚度6.70米,经射孔、试油,获日产原油2.94吨的工业油流,南阳发现了工业油流。河南省成为我国第16个出油的省!从此,河南作为第十六个出油的省份,南5井作为河南省境内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和河南油田发现井而载入史册。

  南5井出油后不久,南阳凹陷魏岗构造上的南6井也出油了,而且是自喷高资产。有了南5井,南6井就发现了南阳油田。

  参与施工人员林纯增作为五七油田13团电测连技术人员,在1972年组建南阳石油勘探指挥部钻井大队电测站(测井公司前身)后,与朱建英、刘海学一起调人电测站成为电测站第一批技术人员,为测井公司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林纯增被评为“光荣测井40年”楷模人物。

  “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为祖国多找石油,是我毕生的追求”

  林纯增196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测井专业,1972年,29岁的他,意气风发,南阳石油大会战,临怀着强烈的报国之情投身僻远、艰苦的河南油田,从事现场测井资料解释工作,从基层技术人员干起,一干就是50年。他为河南油田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和才智。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1960年全国需要原油1000多万吨,缺口一半以上。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油田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储量任务,不惜工本,大面积勘探,结果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被白白耗费。

  河南油田1978年全面投产,年生产原油250万吨。从1980年以后,有些生产井见水,而且上升很快,出现油层被地层水淹没,因注水量大,出现了水淹油层状况,这给测井解释工作带来难题。

  1984年,林纯增深知科学技术对油田发展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捷径,就是最远最艰苦的那条路。搞科研必须下笨功夫,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找石油要立足在实验的基础上,要让实验数据说话,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由林纯增为组长,他带领科研人员组织建立专门的测井实验室,带着工友通过大量的试验,提出“水淹层测井解释理论”,成立了岩电实验组,负责测量岩芯的孔隙和电阻率,并开展淡水驱替岩芯中的油和水,模拟地层注入淡水后,油层电阻率发生怎样变化,林纯增利用测井原理导出岩心注入淡水时,油层电阻率变化规律,提出“淡水水淹油层U型特征”的模型。经过岩心试验效果显著,突破了水淹油层解释难题。这一模型得到石油部开发部门的认可,并在为全国推广应用。

  1982年4月,石油工业部在河南油田召开全国水淹层测井会议,林纯增带领与会人员学习了《淡水水淹电性特征》论文。该技术破解了当时的淡水水淹油层解释难题。后来论文部分内容被写入北京石油大学教科书,该技术还获得石油部科学技术三等奖。根据淡水水淹机理研究,林纯增写作的《用双饱和度评价油田开发的淡水水淹油层》论文,被收集在《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一书中,为测井解释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1992年获得石油勘探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解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3年12月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1992年5月获得国家专利。他研制的浅、中、深并测侧向仪,1990年研制成功,经过试验,效果很好,解决的以往侧向电阻率浅测井过程中,微球测井仪紧贴井壁,频繁遇卡的生产难题,而且节约投资近一半,还提高了生产时率,该仪器属于国内首创。他的妻子朱建英主导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项目在1987年7月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全油田推广应用。

  “先生产后生活,这是口号也是责任”

  当时,上级指示,南阳是个新地区,是个战备油田,和江汉处的战略位置同等重要。林纯增介绍,从南阳会战指挥部成立到1985年他担任电测张解释组长,负责南阳油田探井和开发井的解释。当时石油院校出来的大学生只有2-3人,其他全是工人,有的从部队转业,有的是当地招工,技术力量十分的薄弱,“但是我们出色的完成了测井解释工作,解释成功率一直很高。”由于林纯增出色的表现,连续多年被评为指挥部先进生产工作者。

  1972年2月,江汉五七油田会战结束,会战队伍重新调动,胜利油田来的会战队伍仍回胜利油田,林纯增说,他们本来也要会胜利油田的,并且行李已经运送到了南阳。突然接到十三团领导同志,他和朱建英、刘海学三位同志留在南阳。林纯增的脚步始终追随着祖国石油事业的发展。

  走进林纯增的家,客厅正上方墙上的一幅字很是醒目,“探秘山河地,奔驰大漠丘,寻油三海外,归卧故乡秋。”从胜利油田到五七油田、河南油田、新疆塔里木油田、海外市场,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对石油事业的钟爱,如今已经退休在家的林纯增仍然关注国内外测井技术发展趋势和油田发展动态,用一份执着诠释着石油人无悔的人生。

  后来,在江汉油田从事测井测试解释工作的妻子朱建英也调到了河南油田。随后,林纯增调到南阳石油勘探指挥部,任钻井大队电测站绘解组组长。他不仅负责测井解释技术培训,还负责探区的测井资料验收、绘图和解释工作,成为河南油田测井解释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说,南阳油田会战条件十分艰苦,但铁人王进喜“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极大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石油人。“我立下誓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好自己的技术工作,就是为党和人民多找油、多拿油”。

  朱建英说,住席棚子,最怕寒冬和酷暑,冬天外面大雪飘飘,屋里小雪飘飘,下雨,屋里屋外都是水,由于席棚子易着火,安全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大家都吃食堂,恰逢此时自己怀孕,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孩子出生后总是生病,高烧不断,不到2岁,病例就有厚厚一摞,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把孩子送到了林纯增的福建福州老家,“感谢我的婆婆,他们把孩子养到上学才接回来,每天给孩子喂米糊,米油,孩子的体质也渐渐好了起来。”

  林纯增说,河南油田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留下了我和妻子的美好青春,留下了我技术方面的辉煌成就,留住了我的梦想。正如石油工人唱的一首歌那样,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我们这一代人为河南油田出油贡献一生全部的力量。

  (乔庆芳)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