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凌晨1点,江沙31-1井的现场依然灯火通明,一场压裂施工正在进行中。谭福吉走下仪表车,走向了液罐区,此时是员工最容易疲劳的时候,他要到各岗位巡查一圈,确保30个小时连续施工顺利完成。半个小时后,他又走上仪表车,继续指挥施工。 西南工程井下作业分公司酸化压裂队建队34年,是集团公司金牌队,长期从事油气井酸化压裂作业。当前,正处于四川天然气大开发的关键期,谭福吉作为党支部书记兼生产副队长,深知肩上的重任。 “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队伍,党支部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围绕这个想法,他使出了自己的绝招。 全面规范组织生活,结合党员长期分散在现场的情况,他提出两个进一线两个转变的新思路,即支委进一线,每月到井场召开会议,送学习到现场;活动进一线,主题党日、学习研讨、交心谈心在现场开展,将工作中心向一线延伸;学习内容转变,将学文件精神扩展到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党员积极性;形式转变,采取观看视频、红色教育、现场实践、网络会议等方法,将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现场我就可以参加组织生活,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能学精神,也能学技能,我觉得这样更接地气。”党员们纷纷表示。 为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他结合队伍作业特点,搭建了五大载体:组建党员突击队,围绕重点井施工、应急任务、难点工程开展攻关;建立党员责任区,按照专业相关就近划分的原则,设置了7个责任区;设立党员示范岗,在每个作业队设立1名示范岗,在现场亮出身份,让周围员工找到参照标准;开展党员“一带N”,每名党员负责对多名员工进行帮带;选树典型,寻找表现突出的员工,塑造为典型,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集团公司示范党支部,工作既要做实,更要做活。”理工科出身的他善于在创新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创新提出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量化考核体系:围绕基本素养和作用发挥两个重点,将党员需要开展的工作梳理成清单,每项确定考核积分,包括三会一课、履职尽责、攻坚创效等17个项目;根据不同岗位,分为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4个种类,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标准;每个季度考核一次,结果进行公示,通过积分管理,党员查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便于整改提高,党支部也将日常工作融入积分制,让工作更加系统。 “积分制的实施,可以让党员知道要做什么,做到什么标准,也让党支部对党员的考核从感性评价向理性考评转变,实施5年来,党员整体素质和作用发挥得到了大幅提升。”谭福吉介绍道。 随着党员队伍逐渐年轻化,网络成为关注的重点。他创建了“西南压裂人”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推送,学文件精神,开展形势与任务宣贯,报道队伍动态,宣传先进典型,每年推送文章40多篇,关注人数600多人,成为党建工作的新媒介。 “点赞、转发,扩大了队伍影响力,我们通过网络新媒体,实现了线下党建和线上党建的结合。”他一边查看后台数据一边说。 “我是科班出生,搞生产是我的老本行,必须用好这个优势。”作为川西工区生产负责人,他长期坚守在生产一线,与员工同吃、同住、同施工,普通井带队施工,重点井全程参与,每年施工近100口,在现场时间200多天。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川西生产任务被压后,在复工复产后他带队抢抓进度,连续奔波在各个井场,昼夜连续施工已经成为常态。 “在年初,我们就定了目标任务,现在进度落后,我必须想办法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虽然难度大,但是我有信心。”看着近期施工安排,他说出了自己想法。 “早上6点起泵,下午4点完成施工,马上转到下一口井。” “设备直接在现场保养,不要回基地,又可以节约3个小时。” “准备队提前做好配液,保障队准备好灯光,今天我们要干通宵。”在班前会上,他这样部署。 在江沙33-42井完成施工后,他带队行驶100多公里,赶到江沙220井,立即投入作业,又连续施工29小时完成施工,中途只在仪表车上咪了一会。在新506井他带队施工3天2夜,连续作业51小时,刷新川西压裂施工连续作业时间最长纪录。 在他的带领下,川西水平井压裂时效提高19.05%,整体施工时效提升20%以上,设备利用率提高26.8%,工作量同比增加52.4%,刷新施工纪录11项,2020年队伍产值达到历史新高。 (唐文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