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一线故事
 

沙柳

2021-08-24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压裂车驾驶室内,温度计显示室外气温高达41摄氏度,地表温度超过70度。刚踏入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地带,烈日炎炎下疯狂的热浪席卷着金色的沙海。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黄色,沙漠的广阔使每一个人都感到疲倦,似乎永远都走不出去。

  漫天风沙呼啸着掠过大地,好似“海浪”拍打着沙滩,从沙丘俯瞰地面,“浪花”撞击产生的扭曲波纹,仿佛正要吞噬艰难行进中的压裂车队,只有偶尔出现的几株绿植,它们安闲自在,早已习惯的抬头对抗着肆虐的风沙。

  沙漠里没有手机信号,此刻每台压裂车配备的车载对讲机为接下来颠簸的四个半小时行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指挥车开路巡查路况,压裂车排成一字长龙行进,每个驾驶员克服风沙带来的视线障碍,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举步艰辛的安全跨越了220公里沙漠无人区,胜利抵达了河西1井。

  道路情况异常复杂,导致拉送高、低压管件的车辆轮胎深陷沙土中无法动弹。但施工任务紧急,不留丝毫的喘息时间。

  “留一个干部在现场指挥,班长协助先把能做的准备工作完成了,其余干部拿铁锹、木块、铁板,我们去把车救出来,绝不能耽误生产。”江汉石油工程井下测试公司JH-YL107酸化压裂队队长曹金波抹了抹脸上的汗,当机立断做出营救安排。

  午时的太阳仿佛一颗巨大火球,员工张海和李新华抬完井口管线后,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豆大的汗珠沿着安全帽下颚带顺势滚落至地下,又瞬间消失不见。“吸到嘴巴里的空气居然是热的,这种感觉我只有在烤火时体验过!”顾不上被热气炙烤的俩人,调侃着这新奇的体验。

  就在员工们顶着烈阳连接管线,准备着压裂施工前期准备等事宜的时候,“营救小组”胜利归来,他们每个人的脸上、身上虽然沾满了沙土,但依然遮挡不住成功的喜悦,只用了半小时,三台车辆顺利获救了。

  “这会温度持续升高,大家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到搭好的避暑棚里休息,都快来补充点水分,避免出现中暑情况。”看着准备工作差不多完成,党支部书记陈军擦擦手掌的污渍赶忙搬出西瓜,摆了摆手招呼着大伙坐下,分发防暑用品、饮料等,员工们抱着西瓜大快朵颐,场面好不热闹。

  “砂子热的烫人,叫我站不是坐也不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沙漠的可怕。”参加工作仅半年不到的新员工廖良友,这会已经忘却了初踏入沙漠时的紧张兴奋感,一脸苦恼地诉说着。

  “没事儿,以后与沙漠打的交道多了,自然就习惯了。”陈军把纸壳子整齐的叠好交予廖良友,示意他坐下。

  休息时,陈军给没有进过沙漠的新员工们讲起了故事。

  “物竞天择,在沙漠深处,许多无法生存的物种逐一被自然界淘汰。但是你们看周围,是不是能见到一株株不起眼的矮小植物,长得像缩小的树木?”

  “那是什么?”

  “它就是沙漠中最常见的沙柳,也是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一种植物。为了能在缺水的沙漠里生存,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把根牢牢扎到地面几十米以下有地下水的地方,给原本沉寂的沙漠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在这里,生命一旦产生,便很难消亡。因为艰苦的环境,往往可以孕育出伟大而顽强的生命,适者生存,我们要如同沙柳一般,不畏艰辛,扎根大漠,做自己的强者,当家庭的后盾。”

  听完这令人深省的话语,大家沉思良久。是啊,当我们站在连绵不断、高低起伏沙山上,俯视着周围零星散落着的几十株沙柳,虽显得无比渺小,但昂首抬头的挺拔身姿,如林中花团锦簇,点缀着这金色的“海洋”,“红黄绿”之间的激情碰撞,映托着井场,成就了一道不为人知的美丽风景。

  通过大伙共同努力,施工总算是顺利完成了,两天一夜的奔波,使得每个人都“换”上了黑红色的皮肤。

  日近黄昏,眼帘前的戈壁大漠依然呈现着一片金色,可我们依旧同沙柳一般,笔直的矗立在这儿,虽然渺小,却昂首挺拔,屹立不倒。​(王嵩松)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