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为能源企业提供更多选择

2021-08-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石化新闻
 

  记者 李红光

  日前,山西省发布《关于组织首批“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项目申报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首批试点示范项目储能规模总量为50万千瓦至100万千瓦。独立储能单体项目额定功率不低于1万千瓦,参与调峰的项目额定功率下连续充放电时间原则上不低于2小时,参与调频的项目额定功率下连续充放电时间原则上不低于15分钟。对于能够吸引新型储能相关产业落户山西,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倾斜。

  “我们这次计划申报2个项目,其中一个是光储网充示范工程系统研究及应用。这个项目是全国首套‘光伏+混合储能+智能微电网+充电桩’示范工程。”山西华阳集团新能源蓄能新材料事业部技术管理部部长王明菊表示,项目已于今年6月28日试运营,通过利用光伏发电、飞轮储能等多项技术,探索在新能源体系中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的技术路径,为混合储能模式配比积累运行数据。

  华阳集团的前身是阳煤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它的转型是近年来山西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缩影,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也将为山西的能源企业提供更多选择。

  在山西出台的“十四五”新业态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新能源,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结合电网调峰需求,组织实施一批不同类型的储能示范项目,开展“风电+光伏+储能”“分布式+微网+储能”“大电网+储能”等发储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不少企业表示,此次启动首批“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可谓恰逢其时。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三部负责人高剑峰认为,此次通知覆盖面广,鼓励从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探索多元化的储能发展方式。作为资源型省份,发展“新能源+储能”是山西能源革命的必经之路。虽然现在刚刚进入示范期,但随着标准体系和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逐渐成熟,新型储能将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