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石化人生 >>> 人物报道
 

陈益:满腔赤诚终圆梦

2021-08-27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8月8日清晨,四川泸县,下了一夜的暴雨终于停息。陈益走出房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里面弥漫着基地院墙外玉米地里的清香。看看时间已是7点多钟,陈益转身喊了一声身边的同事,“走,咱们出发!”

  一行三人迅速登上值班车,朝着一百多公里外的威荣工区奔去。那里,有几口页岩气水平井正在地质导向施工关键阶段。

  不断迎接新挑战

  “我就喜欢忙碌,忙起来感觉充实、过瘾,”身高一米七零、俊朗清瘦、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年轻人朝气蓬勃和机灵劲儿的陈益这样说。

  活泼好动、喜欢挑战各种困难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从上初中到大学毕业,陈益就是这样性格的人。

  转眼间,自2011年初到现在,陈益已在川渝这片土地上整整工作十年了。2010年7月,24岁的陈益从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后,来到了石化经纬中原测控公司(时为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录井公司)工作。在中原油区半年实习期满后,他就主动报名来到了公司承担川渝工区录井工程的西南项目部,这里施工队伍多、工作任务重,到处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他一头扎根在这里,十年间,陈益从地质工、地质师、录井队长到公司地质导向中心主任兼西南项目部副经理,身边的同事和川渝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他一步步踏踏实实、业绩显著的成长。

  早在他进川之初,他在工作学习上的勤奋以及吃苦耐劳、从不服输敢拼敢钻的劲头,就被领导看在眼里,“小伙子是个人才!”时任项目部经理对前来视察工作的公司领导如此评价他。

  但是,真正展现小伙子才华的,还是2014年开始,公司决定在西南地区开展的地质导向技术服务工作。

  正在综合录井队长岗位、施工一口重点探井的他,被项目部推荐为地质导向技术人员。面对新的项目、新的技术、新的任务,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转岗从头做起,换做别人思想肯定会有顾虑矛盾。“我愿意接受新的挑战!”陈益却毫无怨言,不畏困难,欣然接受,愉快地服从了组织上的工作转岗安排。

  认真钻研新技术

  地质导向技术,对于当时的中原测控公司来讲是一个新课题。

  很多人对钻井定向技术很熟悉,但对地质导向却有些陌生,它和钻井定向虽然有着某种联系,但实质上完全不是一码事儿。

  钻井定向技术主要应用于井身轨迹的引导和校正等功能,辅助定向井能够按照设计轨迹的要求完成钻探任务。而地质导向技术,则是以实现“地质”为导向目的的定向技术,实施目的是为了寻找油气并保持在油气层中顺利钻进。这项技术国外运用广泛,但在国内还是一个短缺,随着越来越多的油气井、煤层气等大位移及水平井的部署,越来越迫切需要这样一项技术。换句话说,该技术将会是一项得到市场欢迎的新兴技术,将成为经营创效的拳头产品。

  虽然市场前景看起来十分诱人,但也充满很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要想做好一项工作,必须要彻底弄懂它。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优秀录井队长,陈益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

  啥也不说了,一个字“钻”。

  当时,这套软件是公司研发中心“FOCUS研发团队”研发出来的一项新技术,在中原、陕北等地区进行了几口井的初步应用,尚未进入川渝市场。为了尽快熟悉掌握它,陈益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学习。

  他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积极向研发中心专家请教,刻苦钻研导向软件,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看到他走路时嘴里都在念念有词,同事们开玩笑说小陈入魔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陈益熟练掌握了该项软件的原理和操作、水平井轨迹设计、着陆段地层对比、层位预测、地层倾角计算、转盘转速、扶正器组合运用等一系列技术。

  当他和有关专家再次讨论交流时,对方惊讶不已:“你有些方面了解掌握的比我都多,是从哪里学来的?”

  完美打响第一仗

  “通过努力,第一仗取得了完胜,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聊起第一次导向施工的经历,陈益依旧记忆犹新。

  理论知识学到手,但要会在实际生产中运用才行。现场生产情况千差万别,是检验真正能力的战场。

  2014年7月,第一仗在重庆涪陵焦石坝工区焦页2-2HF井打响。

  相比起来,页岩气井的地质条件比常规油井要复杂得多,钻探斜深往往要达到4000~6000米,部分井接近7000米,水平段长度一般为1500米左右,部分达到2000米以上,具有地层变化快、大地层倾角、长水平段等特点,使水平井钻进工作困难重重。

  为取得甲方的信任,开拓出新的市场,在这口页岩气井施工前,陈益就和研发中心人员派来的一名导向技术人员结合,精心收集中原和陕北区域已施工井的成功典型案例,整理做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汇报材料,主动上门宣贯,让甲方从这些案例中看到这项技术的特色优势和取得的真正成效;同时,为彻底打消对方的顾虑,经过公司同意,免费给予对方一口井地质导向的优惠条件。

  成败在此一举。为了打响第一枪,陈益表面上谈笑风生,但内心里压力极大。他衣不解甲、马不卸鞍,一个月的地质导向施工吃住都在井场,没有离开过半步。

  “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钻进地下,扛着钻头骑着油龙雄赳赳地朝前走。”一天,陈益给同事说起这个事儿,说完又摇摇脑袋,“这梦咋做得那么荒诞呢。”

  很多问题是不可预料的,一些细节方面十分棘手。

  首先,确保在目的层着陆是第一关。施工中,他和公司导向技术人员积极克服该区块勘探区域物探资料欠缺、邻近资料少,同时受限于井下定向及测量工具,水平段地质导向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等困难,紧密与钻井队伍合作,每项流程都严细认真、精益求精,及时跟踪井眼轨迹。对地层小层细化对比,反复建模计算,多次提出建议调整A靶点垂深,组织定向方调整轨迹方案,使之成功在目的层小层准确着陆。

  接着,能确保在目的层水平段顺利钻进是第二关。水平段,他们采取加密捞取岩屑、对岩性认真分析等方法,确定地层的倾角及分析判断地层的起伏情况,结合实际,在不等地层段分别采取上升或下降等微调整方式.

  一个月后水平段完钻。经完钻电测最终验证,实现了目的层箱体钻遇率100%,完全满足了设计目标要求,高质量完成了这口井的地质导向工作。

  成功了!当项目部领导赶来握着他的手表示祝贺时,平常爱说爱笑的陈益红了眼眶。

  要知道,为了迈出这第一步,取得第一次的成功,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背负着多大的精神重担,体重瘦了八斤,白皙的脸庞晒得黝黑。

  经此一役,站稳了脚跟、敲开了市场。从此,在地质导向这条道路上,陈益开启了他的“擒龙梦”硬核冲锋模式。

  带领团队攀高峰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团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陈益没有突出个人,却对自己的团队一直赞赏多多。

  2015年至2016年,随着西南区域导向市场逐步扩大,急需地质导向技术人员。已成为地质导向业务能手的陈益,主动站了出来,承担了培养新人的任务。

  在公司和研发中心的支持帮助下,选拔了近两年毕业参加工作的十余名大学生,利用他们理论基础好、微机操作熟练、业务接受快等优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传帮带等方法,队伍逐渐扩大,后来根据需要组建了公司地质导向中心,陈益被委任为中心主任。

  几年来,这支团队在陈益的带领下,分成五六个小组分头作战,服务的甲方也从三个陆续增加到八个,在他们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的出色战绩。

  施工中,技术团队对发现的软件问题,提出来并和研发人员合作对软件不断的改进完善、迭代更新,目前已更新到1.3版,陆续增加了地层倾角拟合、轨迹预测、断层插入等功能,打造成一项高度完善、高度集成、高度智能化的“三高”导向综合服务平台,是国内唯一一款具备属性拟合及垂厚拟合两种地质导向模式的地质导向软件,给地下装上了“千里眼”,降低了钻探风险和生产成本。地质导向技术专家可通过系统查看各个现场数据和轨迹调整情况,远程对现场提供技术支撑,甲方相关人员也可通过系统对现场各项数据及轨迹进行监控。

  2017年1月,公司中标了长宁H26钻井平台的地质导向服务。在施工长宁26-4时,业主方看到几名地质导向师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顾虑重重。

  “用实际成果向他们展示咱们公司地质导向的能力!”陈益放弃了回家照顾待产妻子的假期,打电话向爱人和父母耐心解释,将归程延后。随后,他亲自带队,驻扎到了施工现场。

  两个月下来,大家融合集体智慧,攻坚克难、精雕细刻,这口井在水平段顺利导向施工1500米,井眼轨迹平滑,优质页岩钻遇率、靶体钻遇率均为100%,其中轨迹在仅有1米厚的最优质页岩1号小层内钻遇率高达91.6%,创出了长宁区块1号小层钻遇率新纪录。

  四川长宁页岩气公司专门发来书面表扬信,对他们突出的工作能力以及优秀的技术指标给予高度赞赏。

  几年间,他们这支团队在西南区域先后完成了320多口页岩气和煤层气水平井的地质导向任务。累计完成水平段导向进尺60多万米,入窗成功率100%,目的层水平段平均钻遇率100%。累计收到甲方17封书面表扬信,创出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特色品牌效应。

  满腔赤诚终圆梦

  陈益的家在陕西省安康市。

  虽然四川泸州距离陕西安康只有六百多公里的路程,但是由于分管的泸州和威荣区块加起来有二十多支队伍,除了主管地质导向工作外,作为项目副经理的他还要负责这些队伍整体生产的运行管理,很少能腾出时间回去。“他每天忙得都是脚不沾地儿,走路像火箭,我们根本赶不上趟。”同事形容说。

  “你平常很少回家,家人对你埋怨多不多?”采访他时,我有些好奇地问。因为,陈益的女儿今年刚刚四岁,正好是他在长宁26-4井工作的时候出生的。

  “埋怨肯定有啦,但爱人很理解我,小棉袄跟我也很亲,我们每天夜里闲下来都要通过视频团聚,每次视频聊天都很开心。”陈益笑着说。

  “一个人,不仅热爱工作,而且还要积极的热爱生活。”这是作为工作狂的陈益的另一面。

  趁着跑井途中,他捡拾山上的枯树根,雕刻制作成小船、动物等小模型,邮寄给女儿,这是孩子最喜欢的礼物。他还善于画画,寥寥几笔,花鸟虫鱼就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纸上。

  他除了爱打球、跑步等这些锻炼体能的活动外,还喜欢趁着难得的空闲,安静认真地读一会书。进入宿舍时,我在他的枕边发现了一堆边角都被翻得卷起的书。征得同意后,我信手拿起来看,除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百年孤独》、《边城》等这些小说外,竟然还有《飞鸟集》、《双桅船》等一些近现代作者的诗集。

  看着我满脸诧异的神情,陈益笑了笑说:“我也喜欢当代诗歌,尤其是咱们石油诗歌,比如李季老师的诗集《玉门诗抄》,还有张二棍、张洪波、马行等人的诗歌,包括你的诗歌,我都读过呢。这些作品读着很受感触,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给自己的工作注入了更为快乐的因子、更为奋进的力量。”

  在工作成绩之外无意发现他的这些业务爱好,令我在意料之外后感觉到,对他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在他身上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挖掘的东西,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步步走进他的更为精彩的世界。

  “石油人是一部流动的诗,总是伴着时代的脚步唱响;勘探者是一卷永驻的画,帧帧定格在岁月的沧桑。”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梦。对于35岁的陈益来说,他前方的路还很长,他的“擒龙梦”将会做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宽广。

  (王鹏)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