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石化人生 >>> 人物报道
 

陈专家和他的“石头阵”

2021-09-01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走进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专家陈学辉的办公室,最醒目的就是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躺在文件柜里,有的搁在电脑旁,有的放在野外地质包里,有些大点的还被随意靠在墙隅角落。

  这些石头可是陈学辉工作三十年来精挑细选积累起来的一部分“宝贝疙瘩”,大都是他在野外踏勘的时候,一块块从大山里捡拾背回来的。有的来自展现大自然鬼斧神工魅力的鄂西渝东,有的来自世外桃源的武陵山脉,它们或于白云深处寻见,或于泽滩险地觅得,甚至有的来自悬崖峭壁、塞外旷野……

  “这些石头,大都历经亿万年沧海桑田的演化,历经地质年代的曲折变迁,历经岁月更迭中构造运动的反复抬升与沉降、风化、剥蚀、夷平……”陈学辉娓娓道来这些石头时,就像一位诗人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盯着电脑屏幕工作久了,陈学辉休息时常常抱着石头仔细观察,敲敲打打,时而手拿放大镜、时而操起刻度尺,仿佛想透过石头坚硬斑驳的外表,揣摩它细腻深沉的内心;亦或是穿越它沉默无言的岩心,弄清它的前世与今生,一探其“庐山真面目”。

  “你来看,这块石头是我从湘鄂西深山洼里淘回来的,它的纹理层次分明,韵律清晰。”说起石头,陈学辉的眼睛里好像有星星。

  “再看这块石头,它的来头可不小,是我从鄂西见天坝背回来的,它是二叠系生物礁型气藏的典型岩石,足足有五十斤重……”说起心爱的宝贝,陈学辉如数家珍。

  “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些石头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年代,各有品性,我们研究石头就像是对自己孩子一样,要琢磨透它的‘脾气、秉性’,因材施教,才能有好的结果。”陈学辉的比喻生动形象。

  取下鼻梁上架着的眼镜,陈学辉有些感慨地说:“别看这些石头普普通通‘貌不惊人’,有的甚至‘黑不溜秋’‘丑兮兮’的,油气可藏在它们的缝隙里呢,咱们一代代找油人就是想方设法从这些石头缝里挤出、压出宝贵的油气资源,你说,我能不稀罕它们吗?”

  “这么多年,我捡的石头太多了,咱们院岩心库现在是江汉油田红色教育基地之一,展柜里陈列的石头也有我捐赠的呢,放在那里发挥的作用要更大。现在我这儿存的这些石头,更多的是给咱们院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看的。他们初出校门,对石头的认识大多是在书本上,来我这儿,可以直观、清楚地了解涪陵、鄂西等区块含气层的代表岩石,百闻不如一见,我这儿也算是个小课堂,补充一下欠缺的野外知识吧。”

  原来,每块神秘石头的背后还藏着这么多有趣好玩的故事,这还是他的教学“道具”呢!

  (付玉丽)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