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在巴陵石化分析检验中心橡胶站成品综合班,有一位特殊的“发明家”舒旭。初见时,她正麻利地搅拌橡胶物料。“你看,颜色清亮,检测结果正常,这个智能机器和人工完全一样嘛。”日复一日干同样的活,在舒旭的眼里却能看出不一样。有人称赞舒旭厉害,她谦虚地笑笑:“检验多了,灵感蹭蹭蹭地就冒出来了。” 橡胶产品是公司重点产品,橡胶站成品综合班负责橡胶部所有成品出厂检验任务。批次多、牌号多,稍出现分析数据偏差,就可能导致运行部效益损失。其中,成品甲苯溶液粘度测试一直是困扰职工的“心头大患”,每个样本测试间隔15分钟需要人工搅拌溶解一次,一轮样品测试完成,耗费近2小时左右,往往下一轮又开始了。 “整个班下来,我们员工完全不歇趟,且一直站着做样,非常辛苦。”舒旭一直在琢磨这事儿。今年5月,她发现:“搅拌溶解是机械化的操作,人工智能普及的今天,能不能想个方法,设计一个可以替代人工搅拌的仪器?” 为了实现这一想法,舒旭每天翻资料、找材料、与长沙的厂家沟通……在充分考虑到检验的密封性、转速、均匀程度等因素后,她利用支架、伸缩棒、刀片以及马达,提出设计构想,并委托生产厂家进行制作,终于将想法变成了现实,在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让溶液得到充分搅拌溶解,大大提升了检测的便捷性及准确性。 作为“发明家”的舒旭,设计了挥发分仪、融指刀片、甲苯计量等多个实用工具,为缓解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发挥大作用。为大家争取了时间、解决了难题;同时,她还挑起“大管家”的担子,对橡胶站数千百件套各类检验设备的参数和性能了如指掌。大到拉力机,小到便携式测爆仪,舒旭总能迅速找出“病因”,有时仅靠“耳听”,只三两下调试,“生病”的装备就能很快“痊愈”。每年,站里经她维修、排除故障的设备多达50多件。 随着橡胶部装置规模的扩大,检测数量也在逐年攀升。锂系聚合物产品甲粘测试,是产品质量检测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为了优化员工工作强度,提高检验准确率,“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的近红外光谱仪在橡胶站得到应用,加入了橡胶质检的大家庭。 有了趁手的设备,如何发挥好设备的最大效能是关键。近红外光谱仪投用前,需要建立成百上千的原始模型,面对本职工作之外的“攻坚活计”,舒旭依然热情如初。“我们闲下来的时候一般都在看手机,但旭姐不一样,总是在检验房里泡着。”站里技术员杜伶俐,对舒旭很是佩服。 在设备调试,模板创建初期,舒旭紧盯现场。“5+2”、“白+黑”成为她的工作常态。她参与建立标准化样品导入模块,对不同牌号产品甲粘数值进行归纳统一,截止到今年5月份,共收集整理相关质量数据4300个,为近红外仪正式投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的背后是对技术的默默钻研与“较劲”。分析检验知识更新快,舒旭一直不忘给自己“充电”,网上下单分析书籍、报名参加网课,一逮到机会就跟专家老师“蹭课”……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把站里所有设备使用手册分类编制成档案、器材手册、卡片,为其他人操作使用提供了方便,大家都打趣地称呼她为“大工匠”。 为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产品的质量需求,舒旭主动与各车间生产口对接,了解生产计划,下达质量分析指令,督促班组按要求完成分析检测任务。 橡胶部5万吨/年SEBS开车以来,舒旭积极围绕成品色泽发黄开展质量攻关,由她参与的《苯乙烯中自聚物和TBC含量分析新方法研究》为工艺调优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2020年《SEBS耐热老化及抗结块的技术研究》获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近红外快速测定聚丙烯熔融指数分析方法研究》获公司五小成果一等奖。29年来,经她报出的分析检验数据不计其数,无一差错,被评为2020年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这位老党员的初心却始终未变:“对我们来讲,不管在哪里、面临着多大的挑战,都要脚踏实地把党员先进性真正融入工作中。” (龙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