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一线故事
 

青纱帐里36小时值守

2021-09-14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疾驰的值班车里,看向镜头的几位同事都显得有些憔悴,而坐在后排中间,56岁的老师傅廉士华却已双眉紧锁,沉沉睡去,睡梦中的他身体前倾着,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这是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榆济项目部廉士华和同事们值守现场36小时,归队路上拍的一张照片,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被照片中的场景深深的触动。

  那是一个不眠不休的36个小时,是石油人毅力与疲劳较量的36个小时。

  “下一轮焊接作业即将开始,请继续做好放空口气体含量检测工作”。晚上8点多,接到第二轮检测指令,廉士华和刘伟刚有点蒙圈,原本他们是在等待撤离。从清晨到现在,他们两人已经连续盯守现场12个小时。

  廉师傅和同事们这次参加的是德州齐河一座输气站动火连头的作业施工任务,刘伟刚和他共同负责施工点上游一座阀室阀口气体含量检测工作。

  时值8月中旬,晚上8点来钟的鲁西北平原上广袤的千亩青纱帐已被浓浓的暮色笼罩,四周一片寂静,玉米丛中的小小阀室,犹如暗夜大海中的一叶孤舟。

  虽然第二轮气体检测任务来得有些突然,但俩人还是立刻投入了工作。

  “上游阀室报告,氧气浓度0%。”黑漆漆的阀室内,借着手电的灯光,俩人配合着对阀口进行气体检测。

  施工点在8公里外,最近的村庄也距离阀室有2公里,在这黑灯瞎火的茂密庄稼地里,想得到照明补给基本没有可能,所以,晚上每10分钟一次的检测工作只能依靠手中仅有的一只手电。为保证工作光源充足,两人决定不进行检测时关掉手电,节约有限的电量。而黑暗让本就凶狠的秋季蚊虫更加毫无忌惮,它们蜂拥而至,对这青纱帐中唯一可供食用的两个人类展开疯狂的进攻。

  “今天,咱们成了蚊子的大餐了”。

  “可不,简直是一顿盛宴!”

  对蚊子已无还手之力的俩人互相调侃着。“噼噼啪啪”拍打蚊子的声音让的沉寂的田野有了一丝生气。

  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工作,当结束第二轮的第13次气体检测后,10点30分,指挥人员通知:停止检测,原地待命。

  对两位身处野外,没有防护装备的石油人来说,这将是一次艰难的等待。

  初秋的深夜,气温骤降到十五六摄氏度,加之前段时间连续多雨天气,室外露水也格外重,两个还身着单薄夏装的石油人,已无法继续站在玉米地边。眼前的阀室是唯可以躲避低温潮湿的建筑物,但按照天然气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不允许人员在阀室内滞留。最后,俩人只能打开着阀室门,靠门席地坐在台阶上,这样至少可以避开一些寒气和露水。

  “小刘,你合上眼了,可别睡着了。”

  “廉师傅,咋说到半截儿不说了呢?哈哈,我听见您打呼噜啦!”

  天凉露重,人极易受凉,后面的工作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两个困极的人都不敢让自己睡着,努力互相提醒着。

  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分钟都过得格外缓慢。

  凌晨2点25分,指挥人员再次发出指令:即将对另一处焊口进行焊接,要求上游阀室继续做好气体含量检测。原本在困倦中难以自拔的俩人,在接到指令之后,立刻精神抖擞。

  又是一遍遍检测、读数、上报,第三轮气体检测任务在完成14次检测后结束。此时已是凌晨4点40分。一停止下来,睡意和低温再次向两人袭来。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越过青纱帐,照射到这座孤零零小阀室,微微的暖意中,两个倚在门口的红工衣才放弃抵抗,靠在一起沉沉睡去。

  上午9点多钟,指挥人员终于发出盼望已久的复产指令。

  随后,从注氮气置换空气到输送天然气置换氮气,检测、稳压,再检测、再稳压,每一环节都相互衔接环环相扣。连续8个小时的时间里,廉师傅与刘伟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个时段的气体检测及工艺流程切换操作,这时,他们好像已经全无困意,变得目光炯炯,行动敏捷,全然不像经过3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连续工作的样子。

  “其实真的很累,但气体含量检测关系着下游施工人员及整条输气管道的安全,我们哪敢有一点儿松懈。” 事后,廉师傅这么说。

  下午5点多,复产工作顺利完成。

  当太阳再次收起所有的光芒,鲁西北平原重新披上夜的神秘面纱,值守青纱帐36小时的两位红工衣按照指令登上了收工返程的值班车。(王贵芬)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