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一线故事
 

他们,悉心守护质量长堤

2021-09-18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洛阳石化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质量永远领先一步”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攻关,消除质量瓶颈,促进质量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严把循环水质量关

  9月14日,洛阳石化水务部炼油循环水场一班班长郑随成在巡检时,发现集水池内循环水液面泛起少量油沫,怀疑上游装置泄漏。他赶紧将异常情况向相关部门汇报,并赶回操作室,打电话到检验计量中心,询问当天的水质化验结果。

  “浊度为31NTU!” 挂掉电话,郑随成想,浊度标准为小于等于30NTU,数据超标说明上游装置很可能存在泄漏。

  循环水如同企业的“血液”,如果循环水质量不合格,会直接影响公司各套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

  “哪怕水质指标有细微波动,也不能麻痹大意,立即消除隐患。”接到汇报后,生产工艺工程师鲁宁立即与上级部门沟通,并逐一排查上游装置的边界水,寻找泄漏源。

  在一处采样点,鲁宁发现出水有些浑浊。反复比对其他水样后,他果断锁定泄漏介质的装置。在上级部门的协调安排下,鲁宁配合装置人员展开全面排查。

  爬管架、取瓶子、采水样,看位号、粘标签、记编号……一整套动作娴熟有序,精细准确,这是鲁宁多年来在查找漏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水样送检后,工作人员很快找到了发生泄漏的换热器。他们及时切换备用换热器,联系抢修漏点,调整水处理剂投加量,确保了水质指标合格,生产平稳正常。

  “9月14日15时40分,循环水有少量油沫,现场无明显油剂异味。排查出E2813D换热器泄漏。”隐患处理完毕后,鲁宁认真记录介质泄漏信息,梳理分析泄漏原因,摸索总结介质泄漏影响循环水质量的因素和规律,为快速排查漏点、确保循环水质量合格,提供可靠依据。

  消除裂解气质量隐患

  “当前,裂解气市场持续看好,我们要保质保量供应市场,多创效益!”9月15日,洛阳石化储运部召开质量分析会,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就裂解气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及解决对策展开热烈讨论。

  8月中旬,储运部中控三班技师崔建军接到即将出厂的裂解气分析报告,发现(C2+C3+C4)体积百分比、C4烯烃体积百分比两项指标不合格。裂解气由饱和气和丙烷调和而成,这两项不合格的指标均为饱和气指标。

  裂解气产品出厂迫在眉睫,储运部工艺组立即组织攻关,查找原因,制定对策。经过细致排查,该部发现,两项指标不稳定是由于装置调整流程造成的,立即开展技术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初步确定,采取三项措施确保裂解气合格出厂,以解燃眉之急:定量倒罐,单收丙烷再调和;将部分不合格裂解气回炼至气分装置倒空;将另一部分不合格裂解气付一催化装置、芳烃装置汽化器和补高压处理。

  然而,这三种方案的实施,只能暂时解决裂解气不合格的问题,而要持续提升裂解气调和合格率,却并非长久之计。对此,该部工艺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研讨。

  此前,该部将饱和气和丙烷两种物料同时收储,用来调和裂解气。而因饱和气纯度忽高忽低,裂解气质量很容易受到影响。

  通过研讨,该部决定从源头抓起,先单一收储饱和气进罐,将其按比例分次倒入两个裂解气空罐内,随后再定量收储丙烷进行调和。该举措实施后,虽调和步骤有所增加,调和合格率却大幅提高,为裂解气保质保量顺利出厂奠定了基础。

  “产品质量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要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担当好这份责任!”该部生产副主任白志伟说。在保持生产平稳运行的同时,该部严格查找质量管理短板,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效率。

  优化攻关提升道路沥青质量

  “今天100#道路沥青化验质量合格,预计本周可产2500吨。” 9月6日,洛阳石化炼油三部溶脱区域工艺工程师宋世波在调度会上汇报产品质量和生产情况时说。

  从7月14日开始,受原油加工性质变化影响,减压渣油和原料油浆性质发生较大变化,导致100#道路沥青质量指标降低、调和次数增加,从而影响重油加工效益。

  “作为溶脱区域工艺工程师,确保道路沥青质量合格是我的责任,必须尽快消除质量隐患!”宋世波牵头,对道路沥青生产进行攻关。

  为保证沥青质量稳定,他每日关注减压渣油、脱油沥青、原料油浆、重油浆及在线沥青质量变化情况,与检验计量中心沟通,增加分析频次,根据分析数据及时调整关键参数;指导班组职工调整溶剂比、抽提温度,控制脱油沥青软化点,改善脱油沥青质量;严控油浆拔头塔进料温度、顶部负压,确保重油浆馏出口含量;边进料边循环,缩短调和时间;协调沥青罐区及检验计量中心,将合格沥青产品及时外送仓储,腾出罐容增加沥青调和量。

  一系列优化攻关措施落实后, 8月份,100#道路沥青一次调和合格率由之前的50%提升至80%,当月生产计划提前完成。

  “产品质量就是效益,必须加强工艺管理,筑牢质量管理根基。” 宋世波说。今年以来,他认真落实溶脱区域装置工艺卡片和工艺报警工作,重点关注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参数,深入分析工艺卡片和工艺报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措施落实,保证工艺参数的稳定,优化产品质量。(方丽华 宁宁 崔旻 张凤娟)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