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谈及大修作业设备自动化带来的变化,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滨南作业区大修项目部副经理薛和军激动而兴奋地说:“作业工从‘黑领’一步跨入‘白领’!”所谓“黑领”是指作业工原来又累又脏,穿的衣服无论工衣,还是内衣,因为出汗或者沾有油污,容易变黑;而如今繁重的体力劳动,被自动化取代,置身装有空调的操作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仅凭操作按钮和手柄就可完成复杂的施工任务,作业工可以穿白色内衣了,不必担心出汗和油污了。 “钻井苦,油建累,又苦又累作业队……”这是油田工人中早些年很流行的顺口溜。从事作业工多年、今年47岁的刘忠泉深有感触地说:“繁重的体力劳动,使腰肌劳损成为作业工的常见病,别看在班上生龙活虎,一回到家如同散了架一样,倒头就睡。如今,回家有体力帮厨做饭,陪老婆孩子,轻松多了。”滨南作业区大修自动化设备投入运行和专班队伍组建于2020年7月。为了适应智能化、自动化的要求,班组人员相对年轻,文化层次较高。 井架一层平台的操控室内,司钻通过键盘,操控智能机械手和气动卡瓦,实现大修作业全方位、全过程自动化。自动化修井设备常引来石油工人和附近村民参观,不禁啧啧称奇,已经成为油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自动化设备由高空自动排管装置、液压自动上卸扣装置、集成控制系统、液压卡盘等组成,排管机械手、液压吊卡、独立液压站、液压盘式刹车等关键部分可实现自动操作与控制。独立操控室内的液晶屏能够显示主要参数、故障提示等信息,司钻依据这些信息,调整操控。 在井口,液压自动上卸扣装置和液压卡盘配上智能机械手,可实现钻杆自动上卸扣和抓管,替代了原有的两名井口工;在18米高的二层平台,智能机械臂完成管抓送和吊卡开关等一系列动作,替代了原有的一名井架工,规避了高空坠落的风险。 自动化设备对作业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人员要熟悉控制面板的十来个按钮每个的用途,并通过按钮进行动作编程,完成起下管柱钻磨套铣等操作,要如同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自动液压钳机械手、钻台机械手和二层平台机械手,这“三只手”要定期精心保养,检查液压油位、“关节”是否灵活、管线是否渗油、夹爪弹簧是否复位等。由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要不断改进。他们将水龙头大钩挂环式改为吊卡提升式,原来至少需要3人拆掉自动翻转吊卡,人工摘挂水龙头,现在改为翻转吊卡直接摘挂水龙头,实现完全自动化。 自动化设备自投入运行以来,已经施工8口井,从初期的每日起下15-20立柱到如今的每日起下25-30立柱,工作效率提升50%以上。(崔连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