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一线故事
 

我为中秋画个“圆”

2021-09-23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中秋夜,一轮圆月悬挂在天际,月光朦胧缠绵。

  9月21日晚9时20分,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雅克拉集气处理站,大班长王玉杰和9名班员接了班,开始当晚的第一轮巡检。他们行走在一个个装置林间,仔细检查每一台设备。

  今年中秋,是王玉杰在戈壁上度过的第15个中秋节。

  44岁的王玉杰,技术过硬、坚韧勤奋,默默无闻地坚守在雅克拉集气处理站已23年。中秋前夕,他辞别妻子和女儿,奋战在戈壁上。

  晚9时,是白班和夜班的交接点。王玉杰将手机放进值班室抽屉,将对讲机挂在腰间,与白班大班长殷嵩认真核对各岗位参数,安排各岗位班员到现场交接生产情况,巡检排患、分输调量,时刻紧盯不停变化的压力、温度、流量数据,保障能够及时处理每一个设备突发状况。

  中秋之夜的值班表上,有辞别了尚在病中老母亲的儿子,有离开了尚在哺乳期孩子的新爸爸,有放下和爸爸妈妈团聚的大男孩……

  白天,各个岗位和大班人员都在,岗位人员比较充足。到了夜晚,集气站内所有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重任,和200多个关键巡检点,全部都落在了10个夜班人员的肩头。

  主工艺岗、东输机房、计量岗、消防岗、辅助岗、中控室……每个岗位1-2人,每个人都睁大双眼,排险情、除隐患、保安全。

  一个月中,王玉杰和班员上15天白班,15天夜班,周期轮回。

  夜深人静时,他们巡逻在装置林中;疲倦困乏袭来时,他们咬牙坚持,坚毅的目光如装置塔上的灯光,穿刺大漠的月夜。

  在工作岗位上长年累月熬夜当“夜猫子”的滋味,并不是很多人能够体会的。红眼睛、黑眼圈成了他们的标配。

  每晚9时正式上岗,次日早晨9时完成交接、正式下班,夜班工作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可王玉杰知道,浓浓夜色中,他必须时刻警惕每一个突如其来的危险与考验。

  罗庆辉和黄鑫龙是近年新分的青工,跟着王玉杰苦学西气东输岗的巡检和维修技术,掌握压缩机组的脾气秉性,技能得到了飞速提高。

  22时,罗庆辉和黄鑫龙发现日供气50万立方米的5号机组发生机械故障,发动机运行中出现爆燃,马上汇报给王玉杰。王玉杰和抢修人员火速赶到,立即停机检查,判断出是火花塞不点火,导致转速不稳。他立即修理高压线包,压缩机很快恢复运转。

  雅站的西气东输入口,是中石化进入西气东输管网的首站。截至9月,已累计供气突破50亿立方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改善沿线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这个庞大的数据背后,是王玉杰和班员们日复一日地承诺。

  那承诺,正像他们每天在值班日志上写下的4个字——“一切正常”。

  中秋夜,大漠戈壁气温已很低。

  23时,第二轮巡检结束后,王玉杰搓搓冰凉的双手,回到值班室。他拿出手机时,看到妻子已打了三个视频电话,看看窗外的圆月,他赶紧回拨过去。

  “爸爸,你吃月饼了吗?”7岁的女儿出现在视频中,“我给中秋画个圆,你看我给你画了圆圆的大月饼。”

  “吃了吃了。”看到女儿可爱的脸,王玉杰的笑意从嘴角荡漾开来。

  “二十多年守在戈壁滩,过年过节总也盼不回你。”妻子道,“自己照顾好身体。”

  “明年中秋,回家陪你们团圆。”王玉杰的喉头上下滑动了几下,把这句话在心里说了好多遍,却又费劲地吞咽了回去,只是微笑地看着女儿手中那大大的圆。他不能说,万一明年又无法兑现呢?

  在王玉杰的眼中,安全生产是一个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远在乌鲁木齐的家也是一个圆,是思念与亲情构架的美。

  油气生产日夜不息的工作,似乎正在让王玉杰的生命之“圆”变形——他留给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对父母的愧疚、对妻儿的亏欠越来越多。

  月光下,王玉杰和班员的一串串足迹,在雅克拉集气处理站内星罗棋布,丈量着油气产量的进程,也澎湃着安全生产的同频脉动。(单旭泽)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