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石化人生 >>> 人物报道
 

谢洪光:精耕拓荒“下古”丰气田

2021-09-24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谢工,这个地震资料的坐标怎么转换啊?”

  “洪光,井的设计方案变了,需要重新出图。”

  “小谢,平桥地区下古生界的断层到底是怎么展布的?”

  海相所里物探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在谢洪光这里都不是问题。大家工作上遇到“疑难杂症”也习惯到他这里来找“解药”。在中扬子默默耕耘十余年,一条又一条二维线,一块又一块三维地震资料,他摸了一遍又一遍。哪里地震资料品质好,哪里断层复杂,哪口井打在什么构造部位,他都如数家珍。尽管近几年海相勘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谢洪光依然平静地解释着一条条断层,剖析一个个构造,在他看来,这些成绩只是海相天然气勘探之路的开始,突破之路仍然艰难硬涩,当下正是攻坚克难之时。

  心之所向,行之不懈

  2010年,谢洪光开始扎根中扬子海相勘探工作。由于原型盆地经过多期构造事件改造,中扬子海相构造异常复杂。贫瘠的资料,破碎的地层,加上陌生的工作环境,让重起炉灶的他难以适从。没有过多犹豫和徘徊,谢洪光谨记初心,紧盯攻关难点,他翻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一边充电学习,一边思考借鉴,只要脑子灵光闪现,便不分昼夜立刻起身,伏在桌案上写写画画。那些潜心笃志、焚膏继晷的日子,可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坚持不懈上下求索的基础上,谢洪光通过承担生产科研项目、与高校开展项目合作等多方渠道研究学习,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中扬子海相勘探的构造模式。

  顶住压力,耐住寂寞

  构造解释是一项极其耗时耗神的工作,脑里要有宏大格局,手上要有细致描绘。为了让解释成果在空间上闭合,他常常是来来回回对比,反反复复修改,一套解释方案,一张构造图,不知凝聚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说谢洪光是一位画家,一点不为过。早些年,二维地震资料还用纸质剖面解释时,谢洪光办公室那张大办公桌长年铺着满图纸,几只彩铅散落在黑白相间的地震剖面上,犹如密密麻麻的黑色条纹间盛开的美丽鲜花。图纸上一条条蜿蜒的层位,一个个“险峻”的断层,把地层描绘得井然有序,整幅画,有黄有绿、清新素雅。后来,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都用电脑开展解释工作,他常常默默地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精雕细刻,绘制庞大而立体的画作。

  带着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中扬子下古生界精耕细作,谢洪光从铅笔到鼠标,从二维到三维,做地震解释工作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经他修过的剖面,很少再有改动的余地,同事们一致认为,凡他出手必是精品。有的剖面上的断层看起来很奇怪,也有人会提出质疑,“为什么断层要这样歪歪扭扭,不能直接解释下来吗?”经谢洪光一系列构造背景介绍、应力分析、动力学特征解释,人们对解释结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认同。他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建立起中扬子地区复杂构造解释方案,发现多个常规与非常规勘探目标,提出的多口井位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地推动了中扬子海相勘探进程。获得多项分公司科技进步奖和荣誉称号。

  温文尔雅,虑无不周

  谢洪光一双明眸清澈见底,透露着安静和从容。他有一个精致的紫砂杯,工作时喜欢用它沏上一杯热茶,淡淡的茶香点缀着繁忙的工作,拂煦着成熟而坚定的内心。这杯清茶像极了他的气质,温文尔雅,不争不宠。

  除了尽职尽责做好自己手头工作,谢洪光统筹规划着整个海相所的物探工作。长远考虑需要修编的大幅图件交给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紧急的井位设计让人焦头烂额,有时不同的地质工作人员会向物探工作人员重复传达同一件事情,谢洪光始终保持镇定,去繁从简,以前做过的图件,能用的不重复做,需重新成图的,整理出来分工协作。有时看文章和汇报材料,发现了好的图件和做法,他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实现,怎么运用到工区中。

  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时候,太过于追求结果,往往会让过程变得浮躁。遇到困难的时候,卸下内心彷徨的包袱,勇敢地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谢洪光就是在这条充满禅意的道路上取经的信徒,带着纯粹、无尘的信仰一路向前。

  (刘媛媛)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