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行业国内
 

聚焦“双碳”目标 专家共议“双碳”遥感监测体系

2021-09-2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石化新闻
 

  “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空间遥感技术高峰论坛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举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资料中心 供图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马帅莎 王琬涵)9月24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空间遥感技术高峰论坛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举行。会议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汇聚碳遥感及应用领域领军专家和团队,共议“双碳”遥感监测体系与应用技术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表示,“双碳”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要通过此次大会,共商中国碳排碳汇空间遥感监测体系的建设,集中优势助力碳监测遥感领域再攀高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亦指出,此次大会汇聚了国内研究力量,促进专家间的交流与合作,要依靠技术的力量,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院士以《碳中和:三端发力体系及技术需求》为题作大会报告。他指出,针对中国“碳收支”状况,应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验的标准体系,保证“话语权在我”。“双碳”目标实现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合力推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以《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对策》为题作大会报告,并指出,要让数字产业为碳达峰、碳中和赋能增绿,发展气候模式和碳循环模拟预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技术,建立较为可靠、长时间序列的中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支撑城市碳排放管理和“双碳”规划。

  针对两位院士提出的尽快建立中国自主碳监测体系的问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卫星总设计师曹海翊表示,在碳监测上,天基遥感具有独特优势。宏观上可以“一把尺子量全球”,使中国掌握气候协商主动权,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也能有效助力政府掌握碳源汇动态,实现发展决策和过程管控。微观上,通过遥感卫星“巡天督察”能够发现违排、毁林等具体问题,切实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各项举措落地。

  “对‘双碳’目标的监测,在关注温室气体浓度之外,亟需掌握导致浓度变化的碳排放和碳汇过程动态,有效支撑气候治理各项部署。”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卫星总设计师曹海翊说。

  曹海翊表示,“当前我国已经突破了温室气体、陆地碳汇等方向定量遥感技术,正在推进我国自主的天基碳监测体系规划和系统论证,发展多尺度、多维度各型卫星系统,分阶段部署、组网运行,协同服务‘双碳’监测整体目标。”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