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入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而此时川西ZJ20井超高压加砂压裂现场却热火朝天,西南工程井下作业分公司酸化压裂队正在进行施工,大家一边操作设备,一边监控数据变化。 “老张,163号3000型泵车大泵油压在报警。”突然,对讲机里传来泵车操作手焦急的声音。 “先把车停了,等泄完压我马上去看,直竿表上数据是对的,看看电信号是不是有异常?” “电信号12毫安。” “好,我知道了,应该是传感器电信号故障,我马上处理”。1分钟后,报警解除,施工继续顺利进行。 15年经验,练就过硬本领 他叫张伟,同事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老张,2007年就来到了这支队伍,已经有15个年头。他先后操作过900型、1300型、2000型、2500型、3000型压裂泵车。不同型号压裂泵车的操作和维护保养他都如数家珍,最让人佩服的是每个型号的故障排除,他都驾轻就熟,成为了施工现场的“定海神针”。在这些设备的更新迭代中,他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厂家进行监督制造,提出整改意见,现场验收他亲自操作试用,后期改进他带头攻关,一套新设备,他上手不到几天就能形成战斗力。 “新设备都有自己的脾气,只要你摸透了,也就好办了”。这是他的经验。但是想要摸透谈何容易,他通读操作手册,弄懂设备运行原理,然后再对照新设备进行操作,对于知识盲区,他就网上去搜索,再结合多年的操作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去年,公司要引进3000型泵车,他一直驻厂监造,提出了修改工具箱、低压连接、阀门方向等改进建议。因为页岩气施工规模大、作业时长,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发现盘根出现异常损坏,他又带领同事进行适应性改造,找来损坏盘根,通过损坏位置、使用频次、注油量多少、当前工况等多个关键因素的分析和对比,终于在注油量与注入方式上,找到了突破口并最终破解了这个难题。 100张A4纸,写出比武冠军 每一名操作手,都有一个比武冠军梦,老张也不例外。2014年,西南石油工程公司首次组织泵工专业进行比武,张伟第一时间报了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到第一。周围很多高手都报名了,他知道要脱颖而出难度很大,比武项目大家都会,只有比速度和精度。 为了提高实操成绩,每天施工结束后,他就到场地练习,卡着表算时间,一套流程下来,已经汗流浃背。“比上次提高了1分钟,还是不够快啊。”他一边收拾工具一边自言自语。随后,他用笔记下每个操作步骤,仔细回忆自己的操作动作,想着那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提高,晚上躺在床上手也在比划着。 对于他来说,操作不是难点,理论才是最大的拦路虎。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对于一些理论掌握不是太全面,刚看了书,一会就记忆模糊了。他就用最笨的方法,用笔将理论逐一写下来,一遍又一遍地写。 “自己写一遍,印象就深刻多了,如果还不行,那就多写几遍。”老张笑着说。 在单位有空他就写,周末回家也在写。有一次一位长辈看到了就开玩笑说,读书的时候都没看你这么认真。不到1个月时间,他写完了100多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类参数和操作步骤。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夺得比武冠军。 倾囊相授,将技艺传承下去 “我个人行不算什么,要大家行才好。”在师带徒交流会上,他这样说道。多年来,他带出了多个优秀徒弟,都成为各个作业队的操作骨干,其中1人还成为了比武冠军。 “环空管线上还得装一个三通,这样你正替才有通道,另一侧连在输气管线上。”在永兴1井现场,张伟一边指挥员工连接,一边给旁边的新技术员介绍。 在当天的班后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油气行业本来就是高危行业,而压裂施工更是刀尖上跳舞,要想将所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内,作业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是唯一的途径,按着标准和规范走,自然出不了错。” 对于师傅老张,徒弟们都很佩服。“太凶了,连泵车堵丝有多少扣都知道,他不但懂泵车操作,而且管线连接、井口连接、故障排除、设备技改这些都懂……” 永页6井施工,正处于夏季高温天气,气温接近40摄氏度,中午1点,正是太阳最毒的时候,他带着徒弟们正在保养设备,衣服湿了又干,部分人员出现了轻微中暑。他让大家出去休息,而自己依然坚持在干,大家看他没走,都坚持一起干,最终提前完成保养。 “带徒弟,不但要教技术,更要让他们传承吃苦耐劳的作风,要做实干派。”秉持着这个理念,老张的带徒之路还在继续。 (唐文强 漆宝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