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周日下午,正在睡午觉的马炳基被手机吵醒:“小马哥,有个老顾客订了几箱白酒,点名要你送过去,说是要和你叙叙旧!”马炳基麻利地穿上衣服,立即赶往顾客公司。与顾客一番寒暄后,顾客还把在场的其他客户介绍给他。 “管理加油站不是终点,而是我开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年初,位于市区地带的新华加油站开始营业,95后的马炳基主动请缨担任站长。截至8月份,该站的机出零售达到2000多吨,非油销售突破90万元。 破局 万事开头难,从实事干起,干到顾客心坎上,干出新站开业好局面。 马炳基深知,新站开业要打开市场,打出名气,就要真正把心沉下来,扑下身子到基层干,团结同事一起干。 从机关到加油站,马炳基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工作环境的变化。 担任站长的第一天,加油站的同事们心里就有疑问:那么年轻,能管好一个加油站吗? 但这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见面就是句豪言:“一个月内,让市区顾客都知道,这里新开了一个加油站!” 话音一落,老同事们便知道这位年轻站长不是在开玩笑,“加油站想要盈利最重要的因素是地段”,地段繁华、客流量大的市区,是兵家必争之地,市场竞争极其激烈,打开地图APP,一看周边,密密麻麻全是加油站,一个新开业的加油站想要在短时间内,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打开知名度并非易事。 说完豪言壮语后,这个脸上还略带稚气的小伙儿看着有些冷清的加油站,想出一个办法:把自己和同事的小车开到加油站来。目的便是要告知路过的车辆,这里有个新营业的加油站,而且客流量还挺大。“根据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我们必须要给路过的顾客留下好印象,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来了解我们,从而进站加油。”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马炳基想尽办法,只为打好新站开业的第一枪。 破局,是新任站长的第一课。马炳基以实干起步,从开新局的事情干起。 由于周边存在着加油站,开业打折的方式会对自家加油站产生影响,所以用“价格战”来打开知名度的方案并不被马炳基采纳。 此后,他绕着周边工地转了一段时间,主动上门拜访客户,收集客户用油信息,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分类客户目标群,并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 就这样,企业、工地、社区、厂矿……一个个客户上门走访,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加油、推销、送货、检查、……一件件事宜耐心处理,服务客户,管理油站。客户在一次次拜访、一次次优惠中感受到新华站优质的服务。在马炳基的不断走访和努力下,最终,新华加油站渐渐打开了知名度。 在开业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新华加油站发展成一座月销量300吨的市区加油站。“这个年轻站长真的有本事哇,刚开始我们还以为他吹牛呢!”取得如此佳绩后,同事们纷纷夸赞道。 磨炼 基层一线是展现自我、服务群众的大舞台,是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练兵场。马炳基主动下沉基层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锻炼,提高业务能力。 一线就是前线。加油站是企业连接社会的窗口,油站虽小却承载着中国石化的企业文化和责任,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各项任务,都要落实在基层。加油站的管理工作琐碎且繁杂,包括接待和服务顾客、设备的维护保养、油品查验和卸油、开展班组学习等,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马炳基的调度,每一个地方都有着他奋战的身影。 当过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处理过几次异常棘手的事情后,马炳基的工作能力加强了,业务水平提升了,与员工们的感情也加深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收获。 马炳基总结出当站长后,所要具备的素质:“细心、耐心和恒心。”新华站刚开业的时候,千头万绪理不通,销售业绩提不上。他便一遍遍去请教先进站长,学习营销知识,取长补短;一次次去上门拜访客户,被拒绝后接着去下一家,最终成功开发用油超过40吨/月的客户。 在非油销售上,马炳基不仅嘴上说,还下苦功夫钻研营销方法。5月份,公司开展五八折营销活动,他借着这股东风,积极准备,当月新华站销售额成功突破30万,排名公司第六。 某个夜晚,一位男人进站加油,是个生面孔,也不是公司的会员客户,但从穿着和谈吐中,马炳基立即判断出这是一个居家型的顾客,他便主动出击。 “老板,注册个石化钱包,我送你一大包螺蛳粉呐!” “螺蛳粉?我不太爱吃呀。” “免费赠送的都不要啊,走啦,进我们店里看看啦。” 顾客心想也对,跟随马炳基进到便利店,进店后,顾客便被宽敞明亮的环境、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别具一格的陈列造型所吸引住,连忙感叹新店就是气派。在与该顾客进行交谈中,马炳基开始下一步推销。 “老板,我们这除了螺蛳粉有优惠外,其他商品的用券折扣的力度也是很大的喔。” “就是下面这些券吗?”顾客举起手机页面问道。 马炳基便向顾客接连推介燃油宝、粮油、烟酒和零食等商品,顾客被众多商品的优惠力度惊喜到,二话不说,就开始拿商品。最后,在一次次的惊喜中,顾客总共消费了700多元。 “当时,顾客买得可开心了,我愿称之为‘一包螺蛳粉引发的销售’。”马炳基说,脸上漾起笑容 该顾客是第一次注册公司会员,马炳基用真诚的服务、贴心的价格取得顾客的信任,并将其成功转化为忠诚客户,每个月加油时都会进店购买商品。 管理 “只要真心实意对待员工,让全体员工成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一家人,就一定能将加油站做大做强。”马炳基说道。 新官上任,马炳基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在加油高峰期,有的员工比较懒散,顾客进站不主动服务,就会加大同班员工的工作量。久而久之,其他员工便不再愿意与其一起值班,这个懒散的员工就会被孤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便受到影响。 此后,马炳基便把员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放在心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理清了管理思路:“员工在加油站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有些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钱包没有鼓起来。” 经过和员工的深入交流,此观点得到印证。为了提高员工的收入,马炳基便结合新站开业的优势,琢磨出一套“营销宝典”:利用崭新的洗车设备,吸引洗车客户进站,适时推销非油品,引导消费,以方便通知客户错峰洗车为突破口,建立加油站线上客户群,为下一步营销提供了宣传和销售渠道。 马炳基倡导用高质量服务赢取顾客的信赖,带着员工构建了从加油现场到引客入店、员工开口推介再到商品成交的一整套营销沟通体系。就这样,收入一天天提高起来,员工的工作激情被点燃了。 “我管理员工的方法就八个字: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马炳基通过“员工画像”的方式来制定管理策略,针对不同员工的年龄、性格和家庭,分类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 用人要用到刀刃上,管理要管到点子上。无论是面对性格懒散的老员工,还是充满干劲的新员工,都必须在“人情味”上下功夫,既摸准老员工的脾性,更要保护好新员工的积极性。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只有这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才能建立起来。 “别人都说慈不掌兵,但我把加油站当成一个大家庭,作为一名‘家长’,我更喜欢用真心对待他们。”马炳基说道。 马炳基这朵不断奔腾的浪花,年纪虽不大,但有着明显的后浪特征——有干劲、脑子活、知识广,还有一颗争先的心。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马炳基主动下沉基层,用汗水灌溉青春,用奋斗担当未来,让青春无悔的旗帜在基层高高扬起。 (陈伟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