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09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他的足迹踏遍西北油田天山南北的所有区块,他的汗水流淌在沙漠戈壁的各个井场,他就是夏福良,今年45岁,中共党员,西北油田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二十五年时光,凭着一腔热血、一份执着,战“油龙”,抗疫情,创效益,曾被分公司授予抢险作业特等奖和优秀抢险个人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危难关头冲锋在前 2007年3月,一口高产、高硫化氢井发生井喷。 远远望去,一股冲天的黑色油龙,愤怒地咆哮着,方圆几里地的人都能感到震颤。井场弥漫着高含硫化氢的稠油和气体,随时可能发生燃火、爆炸,夏福良不顾个人安危,投入到井喷抢险的工作中,作为抢险第一梯队队员,临上现场大家一起拍了张集体照,写下了自己和名字,而后用电话向家里简单问候几句,便义无反顾地冲向了咆哮的井口。 迎着刺耳的呼叫声,他和队员们背着6公斤重的空气呼吸器,一步一步进入井场。滚烫的稠油从井口喷出,尽管穿着防护服,他们依然感受到皮肤被高温灼伤的疼痛。他们在狂燥的“油龙”眼鼻子下搭建了井口操作平台,强行连接上了手动锁紧装置,终于将脱缰的“油龙”套住了笼头。 2008年,塔河的一口井在穿换井口过程,井口套管突然断裂并发生溢流,他带头跳入圆井坑,抢接内防喷工具并指挥抢装井口,避免了一次恶性井喷事故发生。 他曾先后四次在国家财产遭到重大损失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奋不顾身投入到井喷抢险的工作中。 勇战疫情夺油上产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新年变得非同寻常,也让原本有条不紊的生产运行工作变得异常艰难。1月26日,正值大年初一,也是在实施道路封闭的前一天,他从基地赶赴顺北1-23H井,出发之前,他想着把井上的事情处理完后,赶到库车县岳父家中,和已在那里等候多日的妻子女儿一起吃顿团圆饭。谁承想,他在井上一待就是56天,道路封闭后,他心里思考最多的就是生产物资送不来,怎么保证生产运行不间断。 现场有8家施工单位,近百名人员,疫情防护措施怎么做,人员思想怎么稳定?为保证疫情防控工作正常开展,他第一时间找到各家单位的负责人商讨疫情防护措施,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小组,对体温计、口罩和消毒液实行统一调配管理,将现场仅有的三只体温计集中起来,分时段分单位开展体温监测工作;将各个单位的口罩集合起来统一管理,设立小组专人负责发放领取,为了鼓励大家积极上交口罩,他第一个带头将自带的6个口罩全部上交;他建立疫情防控信息群,及时分享疫情防控信息动态,让人员对当前情况明晰知情,不信谣不传谣,保持良好心态。一系列动作实施,既保障了现场生产工作平稳运行,疫情防护措施有序开展,人员思想也得到了稳定。 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他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以现场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工作。多年来,他获得分公司及以上专利、技术革新与改造成果等16项;编写的7项技术标准上升为分公司企业标准。 通过重油护丝清洗机研制、7"钻采四通改造、旧接箍降级使用和机加工再利用等8项技术创新,以及“检修分离、抓油管修复定损主导权”、“管理延伸、双管齐下助力源头降损”、“梳理流程、编制相关管理实施细则”等6项管理创新,为分公司节约采购成本近1亿元,同时确保中心完成降本增效和利润指标。 针对测试井出水高含硫化氢,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问题,他带领生产运行室积极寻找脱硫施工队伍,全程跟踪设备加工、安装、脱硫剂加注以及效果评价,直至现场检测硫化氢含量满足安全施工要求;同时他给中心和试油承包商多次宣讲水基脱硫剂工作原理和药剂使用注意事项,通过中心各管理部门共同努力,逐步将现场脱硫施工转变为常规作业规范运行,保证高含硫化氢井安全、平稳施工。 大漠的荒凉并没有荒凉了夏福良的心,他始终以责任和使命为舟、以信念和勇气做帆,在西北油田这片瀚海戈壁不断追逐着油泥的芳香。 (汤继超 付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