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石化海外
 

海外故事|井场“时尚”

2021-10-15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异域大漠,漫天黄沙,超40摄氏度的高温炙烤,钻机终日轰鸣,在这严酷的环境中,你以为只有五大三粗、皮肤黝黑的钻井“直男”?错!我们胜利工程钻井人也有自己的“时尚”。

  奇特“盐画”

  我们施工的科威特沙漠终年高温,在沙漠里走一圈身上都会出一身汗,更别说连续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有时赶上设备检修,机舱内温度高达六七十摄氏度,每一个人都大汗淋漓,像刚刚蒸过桑拿。沙漠中特有的热风,又会将身上汗水吹干,在每个人的工衣后背上留下形式各样的“盐画”。汗水做颜料,工衣做画布,“白线”沿着宽厚肩膀的走向,勾勒出“后现代主义”线条。一层层白色的“渲染”,勾勒出或像云朵或像心形的形状。最酷的还是我们的泥浆工,抽象画上再加上泥浆的斑点,时尚感十足。下了班,大家都会凑在一起,相互点评下各自后背的“画风”,这幅像郁郁葱葱的竹林,那幅像夹江对峙的险峰……

  创意“纹身”

  科威特地处热带,白天日照特别强烈,工作一天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被晒得发黑发紫,肿胀爆皮。为了做好现场劳保和疫情防护,每天上班安全帽、护目镜、口罩必须一直佩戴。脸上、脖子上暴露在外的皮肤很快就会被阳光灼烤得生疼,经过几次爆皮、脱皮,都变得黑里透红,而护目镜、口罩下的皮肤还保持着原来的颜色,在脸上留下了清晰印记。下了班,大家说笑着互相端详着脸上的阳光“纹身”,“纹”出的“镜框”“镜腿”一应俱全,“口罩”还真有点3D的轮廓。

  时尚头巾

  科威特风沙大,细小的沙尘总会顺着帽檐、领口往身上头发里钻,我们也学着当地员工,自己制作头巾,包裹住头脸,防风沙效果还不错。制作过程大家就利用身边材料,各显神通,有用旧床单缝制的,有用T恤改装的,还有的把两块毛巾中间一扎也成了简易头巾。绑扎方法也形状各异,有锅盖式的,直接自头顶扣下,比较宽松,有佐罗式蒙面巾,还有蝴蝶结式扎法,头巾的两角还要在头顶打个花。每天交接班会,大家顶着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头巾凑在一起,仿佛是时尚界T台秀。

  虽然工作条件艰苦,我们的身边却从来不缺少快乐和美好。(房延冬 蒋振)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