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1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刘一隆,你要把安全帽的下颌带拉紧。”“易师傅,你给搭架子的师傅再强调一下,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的相关要求来!”听着声音大家就都知道马龙又来现场“找茬”了。马龙是塔河炼化炼油二部2#加制氢装置的安全员,在装置现场,他时常眉头紧蹙,久而久之,这位年轻人额头上早早地写上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安全的“经”时时念。同事们戏称马龙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安全提示左耳进,右耳也进,我们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此话真不假,作为一名安全员他善于发现问题,也擅长解决问题,只要装置里有施工作业,他都会时刻盯在现场,像唐僧一样碎碎念,“进装置要打开报警仪,安全带要高挂低用、施工作业一定要规范!”即使作业人员已经收工,他仍不厌其烦地将当天发现的安全隐患重复再重复。他以现场发现的问题为导向,紧抓各个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习惯多看一眼、多说一句,但往往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提醒,避免一起起事故的发生。 安全的“茬”时时找。马龙对作业票的审核非常严格,一旦发现纰漏,立即指正,严把票证关。在2#加氢装置换剂消缺时,他扎根装置现场,往返于各个塔罐之间,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筑牢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防线,如铜墙铁壁一般牢不可破,堪称“铁将军”。在现场作业时,马龙看到在现场作业的人员正在高处作业且未规范佩戴安全带,当时作业人员已攀爬了两米了,他立即上前制止,要求作业人员佩戴好安全带再进行施工,并及时进行现场教育及违章处罚。久而久之,只要马龙出现在现场大家都会不自觉的对自己的劳保穿戴、作业票证、安全规范快速的检查一遍,生怕又被他找了“茬”。 安全的“弦”时时紧。在一次压缩机检修现场,马龙在现场安全检查时发现施工人员佩戴的报警仪是氢气报警仪而不是硫化氢报警仪,他当时就制止了作业的继续进行;酸性水割除管线处的盲板未挂牌,不符合盲板抽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也被他立即制止……他认为安全管理是持久战,而非一日之功,抓安全生产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现场、抓细节,用最直白、通俗的语言对安全措施进行解读,让大家真正看得懂、照着做,从而保证现场更安全、作业更规范。 担当者兴,奋进者成,实干者胜。安全先进个人、HSSE先进个人、环保先进个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见证了马龙十一年来的奋斗足迹。 (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