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一线故事
 

100本工作日志悠远又走心的故事

2021-10-25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阳光斜射进窗口,光影打在办公桌的一本笔记上,封面上红色的篆刻字体“塔河情”让人眼前一亮。

  笔记本厚达10厘米,翻开看,里面有167个油藏图、188个曲线图、180个表格,还有4万字的分析、备注、标示、疑问和思考心得。

  笔记本的主人,是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总工程师陈波。他性格随和,沉稳大气,工作高效,严谨细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波总”。

  像这样的笔记本,陈波一共有100多本,有的已泛黄,有的已破损,每一本都记录着每一口井的点滴,和一个个悠远又走心的故事。

  100本笔记:既是油藏“活字典”,又是井网“联络图”

  陈波的笔记本扉页上,工整地写着:“慎思、慎言、慎行”,这是他的座右铭。

  6年前,陈波来到雅克拉采气厂,他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每一口井,精细梳理每一个区块、精心分析每一口井,渐渐对雅克拉、大涝坝、巴什托、天山南等区块的情况了如指掌。

  只要经手过的井,他都会详细记录相关资料。一般井记录完井地质方案、完井试油过程和地质资料,标注结论和地层认识;疑难井,将地震、测井、酸压、测试等施工图线打印出来,粘贴在笔记本上。一口井少则三四张,多则十几张。

  工作28年来,陈波记了100多本200多万字的笔记。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三本笔记,分别是工程、地质和工作计划。计划从年初细分到季、月、周、日,井井有条、清晰明了。

  “波总把每口井的情况都记在笔记里,融化在血液里,这些工作日志就好比油藏‘活字典’、井网‘联络图’。”提起陈波的笔记,开发所技术员于建印象深刻,“他是我见过的工作最用心的人。”

  200万字心得:“把学习当成一辈子的习惯”

  正如记笔记是一种习惯,学习则是伴随陈波的另一种习惯。

  走进陈波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除了书柜就是墙上的图表,有雅站主工艺自控流程图、综合测井曲线图、气藏剖面图,还有各类工具图,上面很多标注,是陈波多年的学习心得。

  “如果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比作圆,越学圆越大,越学越感到需要学的东西太多。”这是陈波的心里话。为了学习,陈波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同事们经常看到他伏案查阅资料、研究油藏的身影。

  陈波不但精通采油气工程、完井测试业务,而且对基础地质、物探、钻固井、测录井等业务也有很深的造诣,他还广泛涉猎国内外的前沿新技术,为雅克拉采气厂油气开采引进新的思维方式。

  在陈波的笔记中,除了各类图表和曲线,更多的是他的分析、备注、标示、疑问、思考及心得,这些分别用各种颜色的笔标识,累计有200多万字。

  看到有些技术员工作理不清头绪,对厂里的井况不熟悉,陈波严肃地说:“对待油气藏要用心,参数要脱口而出,哪怕是最小的地质数据也要牢记于心。”在他的带动下,这些技术员学习劲头足了,分析油藏心里也更有底了。

  600小时备课:“波总小课堂”培养出技术骨干

  在陈波众多的工作日志中,有一本是为开发所技术员准备的笔记,这是“波总小课堂”的备课本,也是“高端技术经典教案”。

  作为主管开发所工作的负责人,陈波开办“波总小课堂”,利用晚上的时间为技术员授课。

  从国内的石油行业到国际的尖端技术,从同行新的开发思路到雅克拉采气厂的同类区块应用,陈波把专业深奥的技术讲得通俗易懂,还会出其不意地提问,让课堂充满悬念和惊喜,带领大家探寻更多科学高效的好方法,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今年3月,陈波把“小课堂”移到施工现场,先后带着3批学员来到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学习采气井口结构和原理,帮助大家提升对高压采气井的井控应急处置能力。

  “波总小课堂”是令科研人员既期待又兴奋的学习园地,也是雅克拉采气厂青工的一个成长品牌。开办6年来,虽然累计上课才80个课时,但陈波花在备课上的时间至少有600个小时。

  孙柏林、姚田万等人通过“小课堂”的培养,个个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遇到技术上的难题,他们说:“有波总在,再复杂的难题我们也不怕!”(单旭泽 焦睿)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