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频道 >>> 一线故事
 

“镶嵌”在苞谷地里的“石化红”

2021-10-26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地里的苞谷怎么办?”10月初的一天,年过七旬的龙潭村村民刘德忠坐在轮椅上,看着窗外连绵不绝的秋雨,直犯愁。

  龙潭村位于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太平镇,曾经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村民主要种植茶叶、箬竹叶和玉米,刘德忠有1亩多地种植有苞谷。由于孩子外出打工,刘德忠腿脚有残疾,行动不便,平日地里的庄稼活都是刘德忠年过七旬的妻子打理。每年九、十月份正值苞谷“秋收”季节,刘德忠家缺乏劳动力,要收完苞谷至少要十几天。这几日秋雨连绵,刘德忠夫妻来不及收完苞谷,担心淋雨发霉。

  “我们应该帮帮村民。”江汉油田驻龙潭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连平在走访刘德忠家时,获悉这一情况,对队员们说。龙潭村属于贫困山区,7月27日,江汉油田驻村工作队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进驻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太平镇龙潭村,实施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张连平和其他队员一直忙碌,为推进美丽示范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张连平很快和其他队员商定,利用党员示范日去刘德忠的苞谷地抢收苞谷。“你们在屋里好好带孙子,我们工作队队员去帮助你们。”张连平去家访,看着刘德忠夫妻和孙子无所依靠的样子,心生恻隐。

  10月8日当天,雨过天晴,江汉油田驻龙潭村工作队5名队员拿着工具准备出发。由于刘德忠的苞谷地步行前去需要一个多小时,工作队员雇用了一辆三轮车作为代步工具。山路狭窄,众人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苞谷地。

  苞谷地位于山脚下的平坝子里,别人家的苞谷都收完了,只有刘德忠家的苞谷还等待收割。

  大家下车后,顶着烈日,钻入比人还高的苞谷杆中,纷纷散开,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大家纷纷用手掰玉米,阳光暴晒在身,汗如雨下。苞谷杆子比人还高,叶子擦过队员的脸,割出一道道红印子,大家没有停下手头的工作,继续忍痛工作。

  天气热,大家带的水很快喝完了,便去附近农户家找老乡借水。老乡提来一壶水给他们喝,看着他们,连声夸赞说:“你们工作队真好,自从来了后,帮助我们村民干了很多实事、好事。谢谢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带领我们村共同致富。”队员们被夸得不好意思,喝完水后加倍努力干活,不辜负村民期望。

  队员们花了一上午时间,从8点一直干到12点,终于收割完了刘德忠家的苞谷,足足有2000斤。此时,大家的鞋子都被地里前几天下过雨打湿的泥巴糊住了。大家背着装满苞谷的背篓,扛着沉甸甸的口袋,上了三轮车,将苞谷送到了刘德忠家。

  刘德忠望着满地沾满队员汗水的金灿灿的苞谷,激动地连声感谢队员。“感谢工作队对我的帮助,你们给我办了一件大好事,谢谢!”说完,他招呼妻子给队员们做饭,希望他们留下来吃个便饭。“不用了,刘大爷,你们过得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你有困难,我们工作队以后会常来帮助你们的。”张连平握着刘德忠的手,婉言谢绝邀请。

  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离开了满地铺满金灿灿苞米的刘德忠家。(黄慧)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