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塔河炼化2号常减压焦化装置四班班长杨栋梁,身材高大,和蔼而健谈,是装置里少有的技师,参加工作26年来,连续多年在延迟焦化装置技术比武中摘取金银牌,是他实力的象征。26年来,“严”字当头,带出来的徒弟一批又一批,为公司培养更多人才,可谓桃李满园。在装置说起杨栋梁,因其“德艺双馨”而深得大家敬佩,但杨栋梁对此只字不提,仍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着栋梁作用。 栋梁的成才之路 杨栋梁1995年参加工作。2004年1号焦化装置扩建时,杨栋梁从储运车间被抽调到常压焦化车间学习,为了尽快学懂弄通装置生产原理,掌握操作技术,他一有空就“钻”到学习资料中不愿出来,或者在装置现场查流程废寝忘食,杨栋梁每天都去装置转悠,不管上班还是休息,同事们总能在现场见到他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每次考试中,杨栋梁都名列前茅。 杨栋梁查流程和别人有不一样的习惯,就是从不带笔和纸,只是频繁地出现在装置现场。执拗的栋梁不断为自己的“懒惰”付出代价,流程查一遍不行,就第二遍、第三遍……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杨栋梁“反其道而为之”的行为使得众人不解,他的解释却自有道理:“比起大概记住流程,牢记现场流程更重要,我多走几遍,把装置装在心里,遇到突发情况时,才能够第一时间改流程、处理问题。” 就是这样一个“把装置装在心里”的人,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对现场的熟练掌握,杨栋梁在岗位转换中如鱼得水,并在2号装置开停工和历年大检修中成为骨干,多次获得公司表彰。 栋梁的塑才之法 在焦化装置工作的17年间,杨栋梁前前后后带出徒弟26个,他们大多成了各岗位的技术骨干,有些走上了管理或者技术岗位。在这“闪亮”的数据背后,是杨栋梁的默默付出。 2号焦化装置前两年人员变动大、新工多,杨栋梁根据班组人员结构,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在他眼里,每次饭后或岗位人员巡检回来,都是组织班组培训的要紧时刻,每逢此时,他会立即招呼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谈谈今天的收获和巡检路上的发现。为了把培训做实,每次装置有关键操作时,他都会站在操作人员身旁,指导他们操作,逐渐提升操作技能。 杨栋梁脾气“大”是出了名的,在班组工作中谁要是违反规定操作,他就会开启“班长模式”,对“当事人”严厉批评,直到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承诺改正为止。但当班员有问题请教时,他会开启“老师模式”温文尔雅,极有耐心地为操作人员传道解惑,变着法儿讲解直到班员学明白。一次焦炭塔切塔后,岗位人员开短管吹汽阀未及时到位,杨栋梁把他叫到现场,主动交流起了相关流程,在亲自演示开阀、与内操沟通和确定用气量等一系列操作步骤后,又语重心长地讲起这道阀的重要性及蒸汽流量的控制,一番言传身教,让其收获满满感动不已。 栋梁的爱才之心 杨栋梁善“塑”才,更爱才。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的“爱”是对待徒弟甚为严厉。 “流程我都会了,还培训什么?”在一次大夜班中,趁着大家巡完检都回到外操室的间隙,杨栋梁刚要开始他的培训工作,爱徒张永斌却小声嘀咕起来。 虽是不经意的“牢骚”话,杨栋梁却立马沉声说道:“永斌,你自南向北说一下吸收稳定换热器平台换热器的位号。” 看着张永斌苦思冥想,皱着眉头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杨栋梁不慌不忙依次说出了换热器的位号、换热介质、换热器的相关流程。接着又是一脸严肃说道:“一旦某个换热器出现泄漏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你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那个时候可没有时间给你去查流程。功夫不到家,今天要给你要加作业。”张永斌自知理亏,笑着对师傅说:“我学我改,我认罚,师傅你可别生气了。” 为了使徒弟尽早达到顶岗要求,杨栋梁还搞起了“内外结合”的策略,在外操学习进步较大的,他会酌情安排到内操学习。那年刚分到班里的徒弟韩雪,勤奋好学成长快,在跟着杨栋梁学习内操期间,杨栋梁并未因她是个女孩就降低要求,常常是一条流程刚熟悉,紧接着便要改动流程。紧张而严格的学习时常让韩雪喘不过气、叫苦不迭。也正是因为杨栋梁的这份“苛刻”,让韩雪在当年技能鉴定中,顺利通过了常减压装置中级工考试。 (邵亮 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