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2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近两年,西南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大修五队承担的所有修井作业,没有一口出现复杂情况,全部优质高效完工。与党员分队长张国兴朝夕相处的工友们感慨,这与张队长每到“过筋过脉”关键环节,现场认真把关、勇于担当的石油人的务实作风是分不开的。 “有些东西必须过筋过脉。”与员工共勉的一句话,张国兴也记不得说了多少回了。他的这份良好的从业口碑,不是白给的,是长年累月实实在在带头干出来的。 高庙-2井打捞作业,为加工好作业工具,“不管黑夜白天,他总会在场。”队上的员工感慨,张队长亲自测量作业工具、指导作业工具的加工和操作,全程全方位参与打捞施工,特别是在关键环节和工具入井的时候,他一定是在钻台上守着才放心。 即使一次普通的换装井口作业,张国兴也会认真对待,穿上指挥马甲现场督导。本来队上配备了几位技术熟练、能力很强的老司钻,照例可以歇口气了。但他仍然毫不懈怠,以为甲方高度负责的良好职业状态,来到现场旁站督导。他坦言,关键的环节,自己和大家在一块,心中会更有数,能够更好地安全圆满完成换装井口作业。 在张国兴看来,一些关键的位置出了问题,就必须由所属岗位负责人亲自去解决。分队的部分员工,对设备从起初的茫然一片,到现在的熟练掌握,离不开张队长的细致指导和工作督促。“石油这个行业,设备就是吃饭的家伙,就是石油人的左右手,左右手都不能照管好,又如何能够生存下来呢?”多年来,在他心中,这一信念始终不变。 张国兴是我师傅的师傅,陕西革命老区人,血液里流淌“红色基因”,20世纪80年代从乡下走出来的老中专生,是那个年代的“学霸”。对自身的业务能力充满自信,对设备熟悉到某颗螺栓多大多长,都能了如指掌。张国兴刚调到大修五队的那会,面容显得很苍老,大伙儿以为他五十好几了,其实他才刚满四十七岁。 说起张国兴,他还被大伙儿亲切称为“农民队长”,倒不是他的神态憨厚、穿着朴素,而是因为他的红色工装从来没有干净过,早上刚换了一身新,下午就全身油。“干上这行,不是我们不爱干净,而是设备应该比我们的衣服更干净、更整洁。”张国兴解释,这里所说的“干净”,就是设备的本质安全。 说起张国兴的这份担当,有员工敬佩地说,表面看着他不累,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很累。跟他一起工作三年,我渐渐明白了这位“农民队长”为何过早苍老的原因:只因对工作尽心尽力,长期劳心所致。 石油大修作业,环境艰苦,工序繁杂,“过筋过脉”式的管理,尤显职业担当,在同仁面前,张国兴展现了一位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应有的职业风采。 (何锐 尹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