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1-14 来源: |
![]() |
![]() |
石化新闻![]() |
这是孤岛采油厂的一对退休夫妇。夫陈兴璋,妻法秀英。他们都是青岛人,唯一的孩子也在青岛。这对原本计划回青岛安度晚年的伉俪,现在却留在了孤岛。无它,就因为两人远离子女的另一份“老有所依”。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一把剪刀一抹红纸,让她留恋在了孤岛,留恋在了孤岛采油厂老年大学。 她的生活简单而快乐,三点一线。家—朝阳七村党员服务社—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有书法、绘画、声乐、舞蹈、剪纸等等十余个兴趣班。这栋大楼,也因此成为了孤岛采油厂众多离退休职工的快乐源泉和学习阵地。因学习而快乐,因快乐而学习。尽管鬓发斑白,但她们仍然求学若渴,“活到老学到老”,她们就是最好的注脚。老年大学,重新又让她们找回了岁月中逝去的久违青春和蓬勃活力。 同在一个采油厂,教师是自己的职工,学员是曾经的师傅。这种教与学,生动而活泼,严谨又随和。师生交流,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亲情和温馨。 最幸福的晚年就是夫妻相守有共同的学习和交流。妻子剪了太多作品,除了打打下手帮下忙,丈夫还给妻子买了很多专业书籍,并兼任起了档案管理员的整理、归档工作。合格的男“秘书”!只要老伴一句话,陈师傅随手就能找到她的所需。心有灵犀,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才是心灵深处那份最温暖的感动。 一把剪刀之下,最爱剪出身边,最爱剪出曾经。“我为祖国献石油,喜听原油滚滚流……”学好了本事,当然就是为了剪出激情燃烧岁月里,心中那团抹不去的火红。 孤岛,东方红,美丽的东方红,又映出夕阳别样红。这里没有青岛的高楼大厦。但这小小的剪纸,却留下了两颗属于石油的心。青岛孤岛情不孤 合君共剪西窗烛。(贾新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