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效军 越战越勇的技术达人

翟瑞龙 楚世军 刘玉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杨效军说,遇到难题,他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2011年,武汉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杨效军进入仪征化纤BDO部工作。BDO装置在集团公司只有这一家,也是仪征化纤向精细化工延伸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个化工项目。
装置的特殊性,也意味着挑战重重。酣战十年,杨效军一路迎难而上,成长为BDO部工艺主任师、BDO装置党支部副书记,是装置有名的工艺专家。
初入职场时,装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BDO装置采用引进技术,这可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杨效军做好规划:做个理论与技术双优的技术大拿。
那时,杨效军从操作手册学起,每天练习PID和PFD图纸的制作,图纸画了1000多张。他整天泡在现场,协助外方专家工作,笔记做了整整4大本,还参与了20多万字外方技术资料的翻译校对工作。这个憨厚、能干的年轻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3年BDO装置建成投产,杨效军的工作劲头更足了,但接下来的事情,却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市场原因,装置开开停停,很多人调侃他们是个“开关厂”,先后有近20名技术骨干跳槽。杨效军接到了40多个招聘电话。
“那会儿的确很迷茫。”杨效军坦言。时任BDO部经理仲军实很看重这个徒弟,希望他能在特殊时期沉淀一下,还让他负责业务培训。“那两年,公司给我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我一门心思钻研技术,很感谢。”杨效军说道。
2015年9月,市场形势转好,BDO装置重新开车,杨效军施展特长的舞台再次靓丽起来。然而,国外专利商放弃指导开车。没办法,他们只能自己上。开车过程中,反应器突然停车,所有的报警记录中都找不到停车原因。
这次,杨效军站了出来。他天天泡在现场,查阅笔记,在检查了上万条操作指令后,发现是一个未被专利商列在清单里的联锁仪表被触发导致停车。问题解决后,BDO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
“突破瓶颈后的喜悦,是对自己不懈努力最好的回报。”说起那段经历,杨效军仍很兴奋。
有了之前的教训,杨效军更加关注市场。2016年,他所在的团队自主研发了精制单元专利技术,增效5000多万元,装置投产当年收回投资。
随着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杨效军参与的项目硕果累累,但最让他引以为傲还是MAH工艺的改善。
BDO装置生产出的产品马来酸酐,是一种化工新材料。他们采用的MAH生产工艺来自国外专利商,但存储时间短、高温稳定性差。
针对这个世界性难题,杨效军又开始了艰难探索。
大半年来,他埋头钻研,经过近2000个小时、700多次试验,他反复斟酌了16种技术方案,终于取得重大突破,产品性能指标远优于美国ASTM标准。
“2017年11月10日,这一天我永远忘不了。中午试验成功,下午我就接到妻子电话赶往医院,傍晚儿子出生了,双喜临门。”杨效军满脸笑容。
该技术应用当年增效2200万元。经过持续改进,目前,马来酸酐储存周期超过3个月,产品质量、存储时间、装置运行周期领先于国际水平。
痴迷于技术创新,杨效军负责和参与的2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获各级表彰,创效8000多万元。杨效军说,在一线,更能理解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条路很难,但他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