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圆缺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2021-09-17 10:25
文\塔河炼化 董相林
临近中秋,让我想起了王维笔下的两句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小时候父母背井离乡,让团聚成为奢求,长大后我又背上行囊,将父母留在家乡。这种时光交错的遗憾,就好似月的阴晴圆缺,未必尽得人心。
我出生在一座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富饶的石油资源,使得无数石油先辈前赴后继,不畏艰险支援西部边疆,他们用汗水和生命,一点一滴铸就成了这颗戈壁中璀璨的明珠,生长在克拉玛依的这片热土,以汗水浇灌土地,骨子里,是浓厚的石油情怀。
小时候,在收音机里听着《小白杨》悠扬的旋律,望着茫茫戈壁,一座座“磕头机”在父辈的开拓下拔地而起,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打井、勘探,不问烈日当头,不问寒冬彻骨,有时候,一干就是好几个月都不回家。那时候年纪小,看着父母远去的背影,心里的委屈管不住,眼泪哗啦啦往下流,但纵有千万不舍,也没能让父母回头。
长大以后我才明白,他们不是因为不爱我而离开,而是因为很爱我才离开,他们要用自己的脊背,去建设这片热土,把最好的生活带给我们。那时候,我不懂思念是什么,但我知道中秋节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可以一家团聚。
扎根土地,以魂为歌,在父母的影响下,石油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情愫,成为我奋斗终生的情怀,我也渐渐在他们身上学到了石油人内化于心的精神价值。现在的我也投身到了石化行业中,参与工作后,我似乎愈发明白团圆的寓意和思念难解的愁绪。
古人常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从童年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少不更事,到少年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放浪形骸,再到青年感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与和解,我也渐渐成长,开始明白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
月的圆缺,就像我们总有去不了的地方,到不了的愿景,但在明月之下,从古至今的悲欢离合都诉说给了这一轮明月,也将团圆的美好送给了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卢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