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汉油田 陈辉
走在高楼林立间,总是让我有一种距离感,少了一份亲近,少了一种气息。走着走着,脚下分明是故乡的土地,可心中的那条青石板小街已然成了过去。
孩提时,父母在湖北参加石油会战,外婆就把我带回到成都附近的一个小镇抚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镇上有一条不长的小街,每逢星期四,有个“赶场”集会,于是,小街就热闹非凡。
每个“赶场”时间到了,我都是一大早就跑出家门,东看看西瞅瞅,一个个摆放着蔬菜、糖果、飘着卤香的猪头肉以及许许多多的小吃摊,在低矮的木屋房檐下,散发着清新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有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刚刚出锅的“龙抄手”,有时咽一下口水,注视着一碗碗诱人的甜水面,最终,在每次看过杂耍艺人的表演后结束我的小街游玩。当时,物资条件普遍艰苦,家里人收入都不高,一个小小拨浪鼓,一个纸风铃,伴我童年时光。平时,更多的是拖着一把竹椅到处跑,每当远方有火车轰鸣而过时,我就喊:“爸爸妈妈来接我了!”
记得有一次,外公从工作的地方回来,摸着我的小脑袋说:“明天赶场,外公给你买吃的”,兴奋的我一晚上没有好好睡,天一亮就爬起来站在门口。外公问我想吃啥,我拉着外公的手,穿过小街的人群,停留在一个卖“锅盔”的摊前,就见外公在他衣兜里摸了半天,掏出几个硬币,给我买了一块叫“锅盔”的烤饼,兴奋的我一路举着饼边跑边吃。
此情此景,几十年过去了,我都没有忘记,毕竟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
小街,我童年的时光,都留在了那里,外婆的歌谣伴随我梦去梦醒,直到有一天,父母真的坐火车来接我,我是哭着离开外公外婆和依依不舍的小街。
以后,每过一些年,我都会随父母回到小街上,熟悉的房屋,熟悉的靑石板路,给人亲切无比的感觉……
此刻,又一次回到家乡。源于成都大发展,家乡小镇发生了巨大变化,小街没有了,扩建成了马路,原来一户户木屋中的人家早就拆迁了。
目睹眼前的一切,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记忆深处的小街闪现出来,让我忍不住回想曾经的小街时光以及远去的乡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