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南录井分公司罗锐
“你这部手机怎么这么小?”“这部手机用了好多年了吧?”
每当拿起手机,不经意间就会有身边的朋友投来异样的眼光。可是这么多年了,我依然舍不得扔下这部旧手机,虽然它已经伤痕累累,虽然它光鲜的外屏已经模糊,但它却是一部“活档案”。
我的家乡在重庆偏远县城落后小镇上的一个小山村。那里重峦叠嶂,高山丘壑,虽然没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寸平”的那般夸张,但确也是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经济条件十分落后。
小时候,能拥有一部手机,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我们一个村里,好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只有一部座机,常常为了接听一个电话要跑好几公里路,折腾好几天。
那时,爸爸和舅舅在外地打工,每次他们打电话回家,首先要拨通村里的电话,然后叫人帮忙“带话”,通知我们某一天大概什么时间去接电话。
每当听到去接电话的事,我和弟弟就特别地开心,一路上,蹦蹦跳跳地来到别人家里,有时候很顺利的就通上话了,但有时候错过午饭也是经常的事,甚至天全部暗下来,电话也不会响起。
我上初中时,家里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开始有了一些简单的家电,也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但我最渴望的却是有一部座机。
曾经,一次做梦都梦见在和父亲通电话。我和父亲约定,只要我考进班里第一,我们家就装一部电话,终于在初二上学期,父母忍痛割爱践行了诺言,我们家安装了第一部电话。
每次电话铃声响起,我和弟弟总是争先恐后地跑去接电话,甚至有时候就守在电话边。在宁静的夜晚,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总是倍感温暖又给我鼓励,也为我的人生开始了“连线”。
转眼间,初中就毕业了,我去了较远的地方上学,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一次。那时,我们一个宿舍12个人,只有一部电话,每次下晚自习,想和家里通电话都得排队,有时候排上了,宿管阿姨急促的口哨声也吹响了,那个时候我多么希望有一部自己的手机。
又过了几年,上了大学,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手机,舅舅送给我一部手机作为礼物,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礼物。至今,这部手机早已不能正常使用,但当时满是欣喜的我拿着这部手机通话的情景,现在依然还不时浮现在我眼前。
快毕业那年,弟弟在部队里表现优异,拿了奖,给我买了一部在那个时候很流行的诺基亚音乐手机,这部“爆款”手机更多地记录下了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下了社会的日新月异。
恋爱后,妻子嫌弃我的手机 “老过时了”,悄悄给我买了一部苹果5S手机,这部手机更加智能了,很多工作,学习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了,但我还是把很多泛黄的记忆,小心翼翼地转移到了这部手机。
如今,我们拿起手机就可以办公、缴费,订餐、娱乐,手机的变化,其实也是我们小家乃至国家发展的变化。婚后,因为工作,因为孩子,回家的时间少了,但每次回家,都会看到家乡的新变化。
老家门口那条泥泞、艰辛的上学路早已变成了沥青路,通上了线路车,儿时娱乐的田间地头水泥路已经四通八达。村里的土墙房已经难觅踪影,一座座二层“小洋房”比比皆是。自来水、天然气已经是每家每户的“标配”,还有一些致富“带头人”,早已开上了小轿车。家乡的变化是全方位的,甚至连老式旱厕,也已“升级换代”为蹲便“水厕”,日常生活垃圾现在也是倒入到指定的“垃圾桶”,统一清运处理。
“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让我们也有了养老金。”谈及城乡居民养老,已经80多岁高龄,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外公外婆特别感恩和满足,他们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多亏了中国共产党,多亏了改革开放。
毫不夸张地说,手机的变化就是一部“活档案”,它是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缩影,它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就,记录了社会的日新月异,走进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前几年回家给外公外婆买了一部手机,现在他们走到哪里都必定会带着这部手机,因为这部手机让他们感觉到距离更近了,亲情更暖了,生活更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