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陵石化 叶青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金陵石化人,对于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依恋。
思绪把我拉回到四十年前。那个交通还很不便利的年代。我的父亲一九七四年退伍以后分配到当时的南京炼油厂,也就是金陵石化的前身工作,母亲则比父亲稍晚几年,一九七七年作为插队的知青服从分配进厂。
与父亲恋爱,结婚之后,他们暂时还没有在厂里有自己的小家,小时候听母亲经常念叨,每天天不亮,就要从热乎乎的被窝里面爬起来,与父亲赶头班公交车去南京站,再换乘绿皮火车去厂里上班。每天下班回市里天都黑了。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出生以后。父亲母亲在厂里有了自己的小平房以后才宣告结束。
慢慢地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绿皮火车退出了历史舞台,父母周末带我回奶奶家,外婆家,得步行去甘家巷坐那时唯一经过得公交车,错过一班要等好久。
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几年,在我上小学以后,厂里有了自己的车队,有了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大客车。也有了专门为职工家属方便去市里开通的卖票车。那是八十年代末期,在我的印象中,每个周末做厂车去市里,是我最盼望也最害怕的事情。盼望的是可以去市里买自己喜欢的图书,零食。害怕的是,每次坐车晕车的感觉犹如上刑。
印象深刻的,是票车的票价从0.4元,涨到0.8元,然后是1.2元,两元,三元。票价的翻倍,基本上就是厂里职工收入变化的缩影吧。
厂里的效益在不断提高,每个周末坐票车去市里,已经成了职工和家属们最寻常的一件事情了。这样的盛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以后国企也面临改革创新,随着职工收入的增加,有私家车的职工也越来越多,大家出行的方式不再限于厂里的票车了。
同时,搬去市里居住的职工也占了大多数。面临这样的问题,慢慢地,票车班次逐渐减少,终于在两年前,票车成为了历史。公交300路,324,206,都增加了金陵石化站。
然而,最可喜的是“各位乘客,这里是南京地铁6号线,前方到站金陵石化站,由于此站客流较大,请需要下车的乘客提前换至车门位置……”看着厂区旁热火朝天的地铁施工工地,我的耳边已自动浮现即将到来的地铁报站音。
从绿皮火车到六号线,金陵石化辉煌四十年的岁月,作为她的同龄人,期待见证未来她更加辉煌的时刻!